关于推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反思(有效教学对比反思) 李延义 春季开学第一天下午办公时间,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年级学科备课组的负责老师召开了关于推进小组合作教学的推进动员会。 会上,本人分析了学校“提出合作学习理念”以来的合作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学校上下对此工作的认识不平衡情况。在一致认为无从下手,不好推进的状态下,我认为先从学习《小教学论》入手,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小教学论》这本专著是淄博教科所王志刚老师从教20年来研究的适应当下提高教学效益的心血。目前在淄博全市全面推开,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我们在济南部分老师听了王老师的关于《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报告,我当时深受启发,同行的其他学校的老师送给我一本,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应目前我们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课堂的”的实际需求。 去年我们提出的“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运作的应该就是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观点,部分年级和老师对此理论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实践,由于学校刚刚提出,没有跟进相关方案和措施,导致教师操作极不平衡。 提出此观点已经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干部老师们的思想认识还是不平衡,特别是开学初组织部分组织部分中层讨论此问题时,还是一片茫然。 我想,要突破茫然,必须从提高理论认识入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凯洛夫的《教育学》我们读的不多、学的不深,但是无论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踏上讲坛的新教师,大都停留在班级授课制的1.0时代,(离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3.0、4.0时代有较 大差距)。都没有反映现代学习理论研究的基本成果。 再回过头来研究王志刚的《小教学论》,序言中提到“班级授课制是学生课业负担居高不下的内部根源”,“如果说从个别教学制(私学)走向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的第一次革命,那么,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小组学习制就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第二次革命,或者今天改,或者明天改,早晚得改”。由此得出,课堂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大众化的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的学生学为主的适应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教学方式。 我们现在实行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对历史上个别教学制的的一次革命,最初在我国汉代就有初步探索,但理论成熟还是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为主要标志,适合班级教学的教学方法则以1806年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的四段教学法和1939年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近百年来国内外的教学专家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小组教学”、“道尔顿制”、“活动课程”、“程序教学”、“非指导性教学”等各种探索形式,但在实践层面影响最大的是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两种教学形式。近十几年以来,基于小组教学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同时对于课时安排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 要做好此项工作的探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认清进行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背景;为什么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首先统一中层以上干部的思想认识,特别是教学领域干部的思想;其次统一教师的思想。 二、制定相应的推进方案、过程推进措施、评价方案;同时经常调度相关人员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实际推进程度、了解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落实程度,及时反馈推进课改中的成绩与不足。 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请专家给予指导。 总之此项工作才刚刚起步,老师们对此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部分老师已经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但是还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