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7:52: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了“应用题”这一独立内容的编排,而是将应用与数学意义及运算一起呈现。这样的安排,并不是消弱“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功能。应用题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孩子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数学离我们的孩子生活实在太远了。我们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计算公式及教材所编写的应用题材等,常常使我们的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书本中的一些例题与我们农村的生活离的太远,学生根本读不懂例题中讲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知识讲解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出这样:老师为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学生为学数学知识而进行学习,其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缺乏学习的内动力,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我们的数学学习不应该是这样的,数学应该是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新课标理念,在传统应用题的基础上体现新思想、新教法、新学法。关键是将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喜欢应用题,热爱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进材进行优化组合。

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时,我不用教材中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例题,而让学生讲讲自己买东西的情况,自己编题解题,从而进一步明确有关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数量关系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买卖物品”的游戏,把抽象的应用题演绎化、生活化,真正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游戏中明确解题方法,提高了解题能力。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生活化,也就是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多少年来,应用题复杂的数量关系,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见应用题就紧张、畏惧,把学习应用题当作了一种负担。应用题的教学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有效激活学生自身内在动力,主动建造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教育心理角度来讲,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一旦把应用题内容生活情景化,学生的此种需要就更强烈:“你会到哪家商店买东西?”;“假如你是老板,你将怎么做,给顾客多少价钱,你说了算”;“假如我是小胖的同学,我应该去帮助他。”这都是一次次决策的机会,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兴致勃勃,毫无倦意,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自我生活、自我实现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习不止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综合练习课时,我就设计了“精明建筑队”的教学游戏,全班的每个学习小组为一建筑队,老师提供背景材料:为使我们的学习环境更漂亮,校长准备粉刷一遍我们的教室。全校共10间教室,每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3.5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每间教室有2个门,每扇门的面积是3.6平方米;有4个窗户,每个窗户的面积是4平方米;有2个黑板,每个黑板的面积是4.6平方米;每平方米需用涂料0.2千克,请每个小组帮校长做一下预算,学校一共大约要买多少千克涂料?问题就在学生身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仿佛自己就是校长了,都认真而仔细计算起来。这样,把较复杂的应用题的教学过程生活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就经常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就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按一定的比例把食盐和水配制成盐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加深了印象,明白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是很广泛的,从而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应用题的生活化证明了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应用题,使学生们不再畏惧应用题,而变的喜欢学习应用题。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以学生为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呆板的应用题生活化,让学生学生活化了的应用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体会出学习数学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这样,学生对学习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10:59 , Processed in 0.01634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