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管理-无为中大成》有感 炮台第二中心小学 王丽萍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08:3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田恒平教授的报告很吸引人,让我感觉到学习真是一种享受。听了报告以后,使我知道“无为而大成”不是什么都不去干,什么都不去做,而是用更高的智慧、策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管理班级,为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打算。
    一、树立自我形象,在示范中形成
    班主任要做一个好人,把人格魅力彰显。做一个老实人,把虚幻的工作做实在。实在人就是着眼大局,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做一个有性格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出特色。李镇西说:不要因为社会风气而放弃我们教育的善良,这是我们的教育良知和我们做人的底线。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民族的希望,胸怀祖国的未来,手捧孩子的明天。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二、运用制度文化育人。
    对于制度,田教授的观点是:制度越少越好,表述越直越好,应用越巧越好。我们平时管理班级的时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听了讲座我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有一把抓的现象,恨不得班级所有事物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我们应该根据年级的高低制定有效制度,还要注意着眼于长远目标。那就是“以人为本和自主发展”,核心就是“为了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三、确立发展目标。
    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有仁爱。在唐僧四师徒的团队中,最有能力的当数悟空,悟空更是整个团队的救命恩人,从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应当是这一团队的领导,但为什么悟空不能成为领导,而唐僧却能呢?田博士认为是唐僧仁爱。唐僧善于调动悟空的积极性,总是把最难办的事都交给悟空,让悟空有一种被重用的感觉,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唐僧还常怀着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徒弟,当悟空责备八戒贪吃的时候,他一方面劝悟空:“悟空,你让他吃吧,八戒饭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点,你饭量大。”由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爱之心,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学优生生。如此解读《西游记》,如此借《西游记》来隐喻班级管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故事孕育大道理,此次讲座不仅让我感受了田教授的个人风采,思想上也得到磨砺与升华,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相信在以后的班主任生涯中,自己可以做得更从容平和、争取做一个智慧型、有个性的班主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04:24 , Processed in 0.01712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