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年儿童竹笛教学策略》
[摘要 ] 少儿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记忆力较强的阶段。为了弘扬我国民族艺术,使竹笛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丰富少儿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现如今,我国大小城市里出现学习竹笛的孩子日益增多。因此,对于少儿学习竹笛的现象进行了以下粗略分析。 [关键词]城市 少年 现今音乐教师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物质水平的大大提高。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期望和重视。大小城市许多家长都会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学习课外知识,以增长他们的才能。随着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飞速发展和人民对器乐越来越了解与关注。竹笛在民族器乐中的吹管器乐与它的携带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实,在民族器乐的吹管乐器中竹笛的学习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何况是少年来学习竹笛呢?少年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是相当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耐力才可能克服所要面临的问题。 由于少年儿童的年龄和他们对事物理解能力的有限,他们在学习竹笛的时候就会引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 少年在吹奏竹笛时所引发不规范的问题。 问题主要存在口型的不规范、手拿竹笛的不稳当 、演奏时身体姿势的不正确、吹奏竹笛时按孔的不严密、对学习竹笛的厌倦心理,而且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较弱等等。那么怎样去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呢?作为一名竹笛教师必须把种种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吹奏竹笛时出现不规范的几种原因。 (一)吹奏竹笛时口型的不规范的原因。 口型的不规范主要是指吹奏竹笛时的形态,它包含有:吹奏竹笛口风的不规范,吹奏竹笛门风的不规范,吹奏竹笛的口风不规范,三方面的因素。而且吹奏竹笛的口型与竹笛发出来的音是有直接联系的,只有正确的口型才可能吹出美妙的声音。首先,少年儿童在学习竹笛时中常常会吧嘴巴压盖竹笛吹孔过多,所以一吹就会出现虚音音量会偏低等一系列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吹响竹笛和头晕的现象。其次,就是少年儿童在学习竹笛时你开始吹就会把嘴巴闭得太紧,还会有很大的气息声,很容易的把声音吹得过高或是高音吹不上去,而且时常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所以学者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正确的掌握口型而且还要懂得吹奏竹笛时的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风门,是吹奏竹笛时上嘴唇和下嘴唇流一条气流的空隙。风门的大小是吹奏高低音时气流的变化而变化的。吹奏低音的时候要让气息缓和些,风门放大点。吹奏高音的时候气流速度就要细与急一些,风门则反之。所以,风门的形状、大小是决定口型的重要因素。 口风,也可以称作为吹奏竹笛时的气流速度。是从风门口吹奏出来的气息,口风的急、缓主要是靠腹部丹田控制的。它是随着吹奏竹笛时发出来的音高的速度变化而变化的。吹奏低音的时候就要把口风闭紧,速度要慢点。吹奏高音的时候就要口风松点,吹奏流速要快。正确的掌握高低音吹奏高低音的流速与吹奏时的口型。 口劲,就是在吹奏竹笛的时候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急和缓上下嘴唇和面部肌肉收放时所用的力度。因此,“门风、口风、口劲”这三方面是学好竹笛的重要因。 (二)吹奏竹笛时身体姿态的不规范的原因。 吹奏竹笛身姿的不规范在于很多人都觉得吹奏竹笛的姿态是件容易的事情,与平时站姿没有什么不同的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们就理解错了,吹奏竹笛的站姿和平时的站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俗话说得好:“简单的事情最难做“往往就因为它的简单而把它忽略了。平时的站姿是可以随便的,可是吹奏竹笛时就不行了,如果在你吹奏竹笛的时候你的站姿不正确就会影响你吹奏时的音色。往往一个刚刚学习竹笛的人就忽略了这问题。一下子就有出现站姿的各种毛病,有歪脖子、弓腰、站姿不正确、双手过于夹紧、竹笛在手上的不灵活,手指动不起来等等各种各样样的问题。 (三)手持竹笛不稳当。 由于少年儿童的手指正处于发育时期,手指头太细小。在拿竹笛的时候手的大指头和小指头不容易托稳竹笛身,其次就是少年儿童的手摆放在竹笛身的位置不正确,尤其是小指头没有足够的力量支起竹笛身,从而就引发了大拇指向上顶的力量和小拇指向下压的力量的力度不平衡。 (四)吹奏竹笛手指按孔不严密。 1.手按竹笛孔时是用手指尖去触摸竹孔从而使得按孔不严密。 2.由于少年儿童在发育时期手指头较细、较小。指心刚刚能盖住竹笛音孔,稍稍不正确就会出现按孔不够严密的现象。 3.由于年龄小面对老师的时候会比较紧张,加上理解实物的能力差,讲上一两遍记不住。 (五)少年厌倦竹笛学习的心理原因。 缺乏意志。因为他们学习一首曲子很长一段时间后老师还不给他们换曲子,一直要坚持的练习者曲子很长一段时间。回到家里还要坚持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反复这样的生活几周。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有厌倦的时候,何况是少年了,他们的年龄那么小,正好贪玩的时候,有厌倦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六)吹奏竹笛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弱。 许多人都认为吹奏竹笛时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是不怎么重要,其实是他们还不了解学习竹笛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的掌握还腰部与腹部的气息的运用,是他们对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的运用与认识不够。因此在演奏的时候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腰部与腹部控制力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他们演奏的水平。一位优秀的竹笛者是可以自如地控制好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的,从而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三解决现如今少儿学习竹笛不规范原因的对策。 (一)正确的口型可帮助学生的学习。 1.吹奏时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起来,并吧上下嘴唇缩起,嘴角稍微向后面收缩一点。上嘴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些。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小孔。就是我们要清楚吹奏竹笛时的口型是上下嘴唇和面部的肌肉是相际配合而成的。 2.要正确的掌握竹笛三要素‘门分’、‘口分 ’、‘口劲 ’。第三、吹奏高低音时口型和吹奏竹笛时的气流速度成正比。第四、是要上下嘴唇形成中央气流的空隙,不要把嘴唇压盖竹笛孔太多。除了给学生做理论上的解释,还要给学生多做示范,让学生更加的了解、懂得、模范。促进学生学习的进度。 (二)解决吹奏竹笛时身体不规范的对策。 首先,在有教师教导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的提醒与纠正,时时刻刻让他们知道学习竹笛是不能有歪脖子、不能弓腰、站立时脚与肩同宽,眼睛平视前方,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肩不要向上耸起。手持竹笛的时候不要过于太紧。按孔要严实。要让他们知道演奏时只要出现以上一项不正确不然就会妨碍气息的流畅,影响吹奏效果。正确的站姿不仅仅是吹奏竹笛时重要,而且还是一个人本身发出来的气质的重要因素,这样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在吹奏竹笛的时候要先活动手指头,双手轻轻的扣住竹笛身把竹笛架得与眼前两肋成45度的夹角。第三,父母要随时的督促,记得自己在练习的时候放一面镜子在前方随时注意自己的站姿。 (三)解决手持竹笛不稳的对策。 首先,拿竹笛时两臂自然抬起,右手无名指按闭第一孔,中指按闭第二孔,食指按闭第三孔,用左手的无名指按闭第四孔,中指按闭第五孔,食指按闭第六孔。还有少年儿童学习竹笛的时候应该注意将两手的大拇指的指心靠在笛身下方,并且要用适当的力量将笛身紧靠在下嘴唇的下方,使下嘴唇紧紧的压盖竹笛吹孔的四分之一。除了这些还要注意双手腕稍微下沉些,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双臂放松。 其次,教师在教少年学习竹笛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的小指头压在竹笛身,使双手的大拇指与小拇指向上顶与向下压的力度平衡,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形成对应的力度,这也是怎样拿竹笛的方法之一。 再次,双手拿竹笛要有个好的习惯,把竹笛拿的与眼前两肋成45度夹。 (四)手指按空不严密的解决对策。 首先,学习竹笛的人都知道按孔是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按孔才沟严密,所以少年应该正确的掌握按孔严密是用指肚来按孔的,不是指尖。按孔的六个手指头必须是按不同的力度依次轻松的放在竹笛上的,手型要正确像半握拳。要用手指的第一关键指肚来按孔,这样不仅仅是按孔严密而且在吹奏时手指头够灵活。 其次,要采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来解决手按孔紧张感。教师要知道少年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哪个音区是最适合他们学习的区域,学习什么及可以增长他们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学的快。开始学习的时候要以“3”与“4”多的歌曲作为练习以增长他们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吹“3”的时候只需要左手的食指来按音,而吹奏“#4”时就更加的简单了,只需双手的大拇指向上顶的力度与双手小指头向下压的力度,无需指头去按音。这样就可以吹出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曲。其实刚刚学习竹笛时就拿“3”与“#4”来练习,还有就是可以把颤抖音与倚音加在一起学习既简单又好学、好听。只是刚练习的时候节拍不要过于太长要根据他们的肺活量大少慢慢的延长练习。这不仅仅让他们有学习竹笛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解决少年厌倦学习的对策。 1.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吸引学生。 2.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拥有的人力资源、利用家庭里现有的音响设备和音乐器材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3.重视家庭中的音乐教育,在家中多制造一种音乐气氛。多听适合他们年龄的儿童器乐歌曲。 (六)解决吹奏竹笛时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的对策。 1.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掌握起来也不是很难,只要你能正确认识到在吹奏竹笛时腰部与腹部处于保持吸气后的支撑状态。在竹笛发出声音的时候,小腹向内压,腹部的肌肉用力向外扩张。(练习时间长了腰部会有痛的感觉) 2.通过音程度数关系练习提高腰部与腹部的气息控制力,比如二度、三度、四度、五度等等。 3.使用D调竹笛训练气息,提升提腰部与腹部的控制力。 结语 文章到这里,已经即将要接近尾声了。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越来越的少年学习竹笛的教学策略初步分析与总结。由于笔者知识存储与能力的有限,未能深入、全面的探讨与研究,在此深表遗憾。归根结底,主要的问题还是少年的年龄小,在学习竹笛的时候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他们都不会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他们会很自然的把遇到的问题与挫折全部会甩给老师去帮他们解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问题并且耐心的去教导他们怎样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与挫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耿涛.科学化地应用竹笛教材研究[j].中国音乐.2007.4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乐夫 主.笛子入门[M].湖南出版社,2005. [4}许国屏.少年儿童笛子教程[M].音乐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