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分组教学案列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1:21: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3年3月间,听到我在实验中学上学的儿子说,他们班的学习小组有十几个,每组有四名同学,组长是班里的前十几名的同学,各个小组成员的层次不同,小组各个成员相互帮助合作交流共同进步。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就详细地询问了一番。实验中学的分组时按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每个学习小组的实际水平是均衡的。以前我也采取过分组教学,之所以收效不大,并没有科学分组,在课堂上随便按学生的位置划分,有其名无其实。于是,我就按照实验中学的分组采用的S形的分组方法,根据班里的52名学生重新排位并划分了13个小组,使每组都有一个程度好的做组长,两名程度中等同学和一名学困生。赋予每个组长相当的权力,比如组织讨论问题、帮助同学学习、检查作业、维持纪律等。

为了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有时按组提问,避免了以往只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而出现的尴尬场面。也有时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了一大片的目的。特别是分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和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经过试验表明这种小数量的分组的确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次抽测,结果显示,通过这样的分组可以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自己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全班同学的成绩逐步提升,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全班语文总平均分居全级第一。  

分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原则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搭配,从而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又使各小组在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督促组内成员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参与学业竞赛,让各组成员都感到小组的荣辱与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调动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培养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集体荣辱观。

分组教学是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由于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般来说,单靠一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复杂任务的,因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的合作精神。具体说到语文知识上,它的分支众多而且理论空间大,学好一个知识点,经过与多人的共同参与探讨,会无形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必定产生1+1>2的效果。故此,在一定背景下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相互辅导,把个人的思维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在小组合作中学间倾听、表达、交流、互助、信任,就会促进共同进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小组参与的富有竞争性的学习活动,如分组朗读、背诵,戏剧、课本剧表演比赛等。各组学生的参与积极,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状况,参与的积极状况及兴趣程度。可见,分组教学活动能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是班主任,在我的带动下其他任课老师在上课时也使用这些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强势学科,照样能够发挥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其他学科的成绩同样收获不小。可是我觉得我按照每个小组一二三四名这样次序分组还有不足之处,其他任课教师也有同感,虽然能提升全体同学的学习水平,并不能培养更加优秀的尖子学生,中下水平的学生也不能更好的得到提升。

第二学期我又做一次尝试,把小组内调整成一三二四的格局安排,可是无论哪种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二)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三)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非常沉闷,有的组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四)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同学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尝试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怎样使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在合作学习的作用?我认为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新知识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许多语文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练习,发展智力的目标。例如:在课文拓展延伸的时候,可以适时的讨论合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在课堂上需要学生展示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表演,培养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

2.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我们教师巧妙的安排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静静话”,了解他们思考和讨论的情况,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这一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此时,可以由组长安排,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先说出较为简单的观点,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加以补充。这样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8:39 , Processed in 0.0218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