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转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4:35: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cay0002 于 2018-11-21 14:36 编辑

众所周知,数学历来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一座大山,如何让学生去攀登跨越这座大山,历来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以下我以我的角度谈谈如何将一部分学生从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最后爱上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过程。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节,若是第一堂课就引起学生的反感,那显然后期的教学工作就无法展开了,先不说通过第一堂课的效果就能让学生爱上这么学科,但肯定是不能让学生厌恶的。因此,第一堂课的准备相比后面的课程准备就应当更加充分。因为我接手的班级是一个文科班,而且是高二的普通班中的数学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班上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无兴趣,因此第一堂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此我在开学第一堂课时就到班上给学生讲解了一些和数学有关的趣事,纳什均衡理论相关的应用(智猪博弈、囚徒困境),笛卡尔的爱心曲线,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数列),通过数学趣事的引入,初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数学课变得有趣

  调动数学机智,让学生体验数学之乐。数学本身严谨,抽象,作为教,不能总板着脸,学生是不喜欢的,老师应该以幽默风趣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数法时,在书上的例题讲解后,可以立即设计一个和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比如调查班上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态度,以随机数法抽取学生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对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很有帮助的。

三:课上为师,课后为友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疑惑时,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自我反省,学会学习。在课后以及课余时间,可与学生交流一些正能量的话题,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当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心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除去这些外,作为数学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要过硬,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心理学等必要知识,充分备课,因材施教。打好基础,才能构建高楼大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1 14:35:5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6-11 04:04 , Processed in 0.0296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