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之我见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0:06: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教学民主的一种体现形式,在小组中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同学那儿获得信息。它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项交流为生与生、师与生、生与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课堂上它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确定小组合作讨论的“议题”。
  小组讨论应该选准讨论的“议题”,即讨论什么。这是个前提,就像一场辩论,先必须有“靶心”,教学中我们是这样确定议题的:
  1、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开展小组讨论。
  每堂课都有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之开展讨论有助于突出重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每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采用一人读,几个人评价,评价时侧重抓长处,指出不足或教给读正确的方法。又如课文的理解,像《我要的是葫芦》(“注提”三册)一课“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让学生展开讨论“错在哪?为什么?从课文中哪些语段看出来的?”学生通过讨论不仅明白错在有虫不治,还明白了叶与果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来说明。再如《伊犁草原漫记》(“注提”十一册)写了草原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象。那么如何看出美呢?就要抓具体的句子,因而此时可设计“找出写春天的、你最喜欢的句子,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通过学生的讨论,重点也就解决了。
  2、针对教材的难点内容开展小组讨论
  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存在着理解的难点,此时组织学生讨论,同学间、师生间可以取长补短,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试一试》(“注提”三册)一课,“科学家为什么告诉学生错误的说法?”书上没有明显的答案,这是教学的难点。此时可放手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可辨明答案,知道科学家的意图:一是想让学生养成动手试一试的习惯,二是想让学生养成不盲从、不迷信的观念。
  3教材中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对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组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草船借箭》一课,“读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出现多种答案:有学生说:“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能掐会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曹操,因为他做事谨慎,谨慎不容易做错事。“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周瑜,因为他爱嫉妒人,嫉妒别人才能督促自己上进,我认为嫉妒是向上的阶梯。“有的学生说:“我喜欢鲁肃,因为他诚实守信。“有的说:“我既喜欢诸葛亮,又喜欢鲁肃,因为……“因为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通过合作,才会有这么丰富的答案。这也体现了“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纲要)以上所说,只是课前老师备教材所考虑,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灵活处理,比如课堂上有争议的地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如培养学生想象力、说话能力等安排的小组讨论。总之,在一堂课中小组讨论的“议题“和次数不应超过两个或两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3 23:54 , Processed in 0.01634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