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尊严》一课,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一起读课题,好吗? 2、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准备听写:杰克逊 沃尔逊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3、对照屏幕自己订正。 4、请同学们简述文章内容,尽量用上上述词语。 过渡:文中的年轻人只是一名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 1、生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生听写
生自己修改
生准备
生齐读。 | 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
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是中年级的能力训练目标。 |
二、比较异同,初步感受。 | 师:杰克逊问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文章,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1、引导学生划出含有“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及“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的句子,体会词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划出含有“狼吞虎咽”的句子,体会词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3、交流不同之处。 师: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
1生划出。 2生谈词语意思。 体会逃难人、哈默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焦渴所困,为疲惫所困的处境。
1生划出. 2生谈词语意思。 3体会他们对食物的渴望。
预设:哈默是在劳动之后才吃食物的。 |
横向比较,哈默与逃难人比较。同样的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比较中突出哈默的自尊自爱。 |
三、细读课文,感悟尊严。
| 1、 自由读2---5自然段,划出对哈默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感悟写在句子旁边。
2、 分角色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从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初步了解了哈默,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哈默从不吃到吃的过程,再次感受哈默的尊严。 课件出示哈默与杰克逊的对话。 (师生分角色读) 3、体会人物心理。 1)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 2)当听到“没活”时,他会想什么? 3)当杰克逊要他捶背时,他又怎么想? 4、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师:他因此得到了杰克逊的赞赏。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5、在你心中,哈默具有什么好品质呢? 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杰克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6、总结: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换取食物,这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7、假如哈默现在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一写。 师小结:哈默的成功和他做人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在逃难流亡之际,他仍坚守做人的尊严。他尊重自己,所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二十多年后,————————————————————。
| 1、生读,划出相关句子。 2、 边读边体会。。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生边读边体会哈默用劳动换取食物,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度。
生思考,体会哈默的思想活动。 交流。
预设: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
1、 生思考 交流 预设:1、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是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2、 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预设:自尊、自强(板书) 善良,尊重别人(板书)
生写想说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纵向对比,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读写结合,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小结方式齐读最后一段,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