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弟子规〉新解进校园,拓展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09:2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y108 于 2014-2-12 09:20 编辑

               学习《〈弟子规〉新解进校园,拓展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有感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以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纲要,根据童蒙教育需要和教书实践编写成《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它是一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说它实用,是因为此书中列举了很多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这些内容在上古时期属于“礼”的范畴。孔子过宋,曾与弟子习礼于树下。这里的“礼”就是行为的规范、准则。而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就是指引我们寻找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宝藏的路标。比如,我们想要学习“仁”这种美德。只是每天在心里念叨着:“我要成仁,我要成仁。我要成仁!我要成仁?”什么是仁?想要达到仁需要做什么?我怎么做才能达到仁?我想,每个好学上进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孔子已经向我们指出了一条达到“仁”的必经之路。那就是“习礼”。《论语·先进》篇有言:“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这些由先人的经验总结编写而成的行为规范,就是指引我们找到“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灯塔和路标。
    现在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开始把《弟子规》作为小学的国学材料。这不仅是因为它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孩童记诵,更是因为它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行为作为讲解规范的内容。这对于改善缺乏实际、有效的德育内容的教育现状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弟子规》完全可以推广成为学生们学习和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指导手册。当然,由于其产生时代的局限性,一些内容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孩子们了。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些内容作出适当的处理。或删,或改,或者翻出新解。其中,改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也最难。删最简单。翻出新意相对方便一些,但容易出现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南北方,甚至是不同省份不同城市在历史文化继承方面的差别,以及城市和乡村在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方面的差别。这些差别在教育实践阶段尤为重要,不能不加以重视。最后,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比如,通过情景设置,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培养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比如,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通过一些由政府监管的培训机构对父母进行照顾婴儿方法的指导等等,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善良、孝顺、诚实、守信的好孩子。那么,就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至少要从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那一刻起,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正面的榜样,让正能量包围我们的孩子,让善良与爱充满人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5:29 , Processed in 0.0252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