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纵:中国古代地缘政治论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1: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提要:合纵是战国时代现实的强权政治不断变化的认识的反映。合纵理念的要义在于将地缘政治因素视为制约国力强弱和国际关系的首要变量,并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战略的主要依据。合纵论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一旦国际间力量出现失衡状态,那么,挽救、维护乃至重构力量均势对于提高相对弱小国家的安全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合纵论虽以战国七雄为论述对象,但其分析方法无疑具有现代的意义。

  关键词:合纵,地缘环境,均势,苏秦,战国七雄
  合纵地缘环境均势苏秦战国七雄合纵是一种大战略。它以倡导联盟外交、维护力量均势为旨趣;它是一套行动方案,该方案提示弱小国家在错综复杂的邦际关系中如何自强图存。这样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战略理论何以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理论要旨何在,如何加以评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作探论。
  一
  战略皆由政治军事的实践需要而产生,并随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变换。合纵论出现于战国决非偶然,它是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战国中后期七雄纷争导致当时“国际关系”(指华夏文明圈内诸国)出现重大变化的产物。
  先让我们看看战国早期的基本形势。战国早期,七雄并立。其中除楚国地广人众,实力稍强于诸雄外,魏、赵、韩、秦、齐、燕六国的力量大抵都在伯仲之间。楚国虽大,却积贫积弱,潜力难以发挥,因而从总体上看,七雄的力量对比大体相当,名之为均势可也。
  七雄彼此旗鼓相当,相互制衡,因而谁都不敢贸然向对方开衅。战国早期,七雄虽战事频仍,但多以中间地带的小国为攻略目标,战火大多蔓延在小国的领土上,即是这一力量格局的反映。譬如,秦国当时不敢贸然东进与魏、韩争衡,而是将予头转向西北,先后灭掉了大荔、绵诸、繇诸,夺取了南郑,此皆小邦部族之类。楚国吞灭了处在中间地带的蔡、杞、莒诸国。齐国则以鲁国为攻击目标,先后夺取了鲁国的莒、安阳、成阝、以及卫国的贯丘等城邑。应该说,上述事件是七雄处在战略均势状态下的典型军事行为。
  到了战国中期,这种情形为之一变。由于早期的兼并战争多以小国为目标,致使杂处于七雄间的小国部族所剩无几,缓冲地带已不复存在,七雄现在大都接壤,于是,地缘冲突便不可避免了。冲突首先在山东六国(指韩、赵、魏、齐、燕、楚)之间展开。山东六国间不仅开始了频繁的相互攻伐,而且常常交伐无定。诸如,公元前371年的魏攻楚之役,公元前357年的魏攻韩之役,公元前353年的齐、魏桂陵之战,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33年的齐、楚徐州之役,公元前303年的魏、韩联合伐楚之役,公元前296年的齐、魏、韩伐燕之战,以及公元前284年的燕乐毅伐齐之战,等等。这些战事不仅发生在六国间,而且每次都规模空前山东六国彼此冲突的频率和强度有增无减,而长期高强度冲突则无疑严重削弱了他们各自的实力。如此一来便导致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令山东六国始料不及的后果——秦国开始坐大!
  秦国的综合实力开始与山东六国拉开距离,而这一距离具有逐步扩大之势。力量格局的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秦国地缘环境的优势。与山东六国相比,秦国是一个典型的侧翼国家,它“僻在西陲”,凭山河阻隔与山东六国截然分开,加以崤函天险,遂使秦国可以泰然处身于六国纷争之外而厚植国力。秦国不仅享有地利,而且更具人谋。揆诸史籍可知,秦国在战国中期用了两代人左右的时间厉行变法,锐意改革。秦国君臣奋勉、上下一心,终于建立起一套别具特色的耕战结合的国家体制。更为可贵的是,秦国善于把握历史的机遇,在山东六国攻伐不休、自殒其身之际,秦国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卓越的国家发展战略,他们极其明智地避开与山东六国的正面较量,将扩张重心指向了一个极具战略价值、且容易夺取的侧翼地带———西南。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秦国从此与山东六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秦并巴蜀使其幅员大增,不仅关中、汉中连成一片,而且在地形、地势上造成了极为有利的态势。秦国领土的东南部突入楚国的侧翼,其东部领土依崤函之险楔入韩、魏两国的结合部,从而形成迂回攻击楚国、虎视中原之势。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
  秦国的坐大,均势的打破意味着东周数百年来多极分治的政治格局行将终结,而终结者竟是原来蛮荒后进的秦国。当然,此一情形在当时并不明显,也非常人所能洞知。苏秦其所以名世,正在于他洞知了这一局势,正在于他察人所未察的超前卓识。苏秦洞悉到了当时均势已被秦国打破这一严峻现实,并且对丧失均势后中原政治格局和国际间关系的演变前景有着睿智的判断。于是,他怀抱济世之志,周游列国,先之燕,后去赵,继而游说魏、楚、齐诸国,向这些国家的当局者抛出了他的匡时救世之策。合纵,一种以遏制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战略由此面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14-4-15 11:22:10 |只看该作者
  二

  合纵通常被诠释为“合众弱以攻一强”,“众弱”指燕、赵、魏、韩、楚,它们从北到南大体上成一个纵列。“一强”指秦或齐,后来则专指秦国。合纵战略的旨趣并不仅仅限于联合众多弱小国家进攻某一强国,它还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当面临如下情形,即:在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均势被打破后,弱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既已丧失的均势,并以维护均势作为国家安全的当务之急。

  从苏秦游说燕、赵、韩、魏、楚、齐六国的说辞中不难看出,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其相应对策则是通过六国联盟遏制秦国,以求维持以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东西两个战略区域的力量均衡。

  苏秦的合纵说首先是基于一种地缘政治的分析。他深谙天下山川形胜,熟知各国力量现状,他每到一国即首先向当局者详陈该国的地缘环境形势,即该国的区位特征、领土形状、幅员广狭、邻国分布状况、人口、军队、资源、粮食产量与贮备量、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基于此,苏秦提醒山东六国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状况,他反复告诫六国的君主,要明白这一形势,即他们共同的危险来自西方侧翼的秦国。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将来必定是一种能够凌驾于六国实力之上的强权力量。因此,六国中每一个国家都绝对不能与秦国单独媾和以求苟安一时,更不能与秦结为同盟,那不啻是与虎谋皮。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六国从亲”,并力西向以抗秦。

  苏秦的合纵理论极其注重地缘因素的重要性,并充分论证了六国结盟与其地缘政治因素的内在关联。苏秦认为,山东六国在区位上相互关联,有着表里相属、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应视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战略整体。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整体性,以求在战略上相互依托、相互策应、互为犄角,从而在对秦作战中造成有利的态势。他反复向六国的当政者陈述这一关系,谓“燕所以不犯寇被甲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不敢举兵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国不敢贸然进犯齐国,因为受到韩、赵、魏、楚的牵制,齐国因此地缘因素可以获得诸多战略利益。

  苏秦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策略的主要依据,这种分析方法无疑具有现代的意义。较之于地缘政治论的现代大师们如麦金德、马汉、斯皮克曼、布热津斯基之辈,苏秦是毫不逊色的。合纵战略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山东六国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并不在于苏秦长于辞令、富于雄辩,这当然不失为一个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苏秦极其准确地分析了山东六国的地缘环境形势的真实状况,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相关性以及由此所派生的战略利益的相似性。

  就当时而言,合纵理论不仅仅是一种认知体系,而且是一套行动纲领。它提出了一套遏制秦国、维持均势的方法,具体说,即以联盟战略、凭借山东六国的合力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张,以此挽救和维护原有的均势。行动方案有两个,其一是以攻为守,六国联合起来,主动进攻,突破函谷关,深入秦国腹地;其二是当六国中任何一国遭到秦国攻击时,其他五国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群起救助。

  对前一个方案,苏秦所言不多,我们难见其详,而对后一个方案则言之甚详,其梗概如下:当秦国进攻楚国时,“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当秦国进攻韩、魏时,“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当秦国进攻齐国时,“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当秦国进攻燕国时,“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当秦国进攻赵国时,“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

  由上述可知,这无疑是一个卓越的协同作战方案,它充分利用了山东六国地缘上的相关性,使六国彼此在组织指导、兵力分配、战略协同、战术策应诸方面协调动作、密切配合,从而使秦国东向攻击任何一个国家时都将陷入四面受敌、多线作战的窘境,进而遏止其逐步蚕食六国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企图。

  苏秦睿智地看到,如果一国遭到秦国的攻击而其他国家坐视不救,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犹如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下,其余的将依次倒塌!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证明,苏秦的分析是极具预见性的,山东六国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合纵战略,即便是三心二意的,也确乎有效地遏制了秦国东向扩张的势头达到15年。后来六国虽未免于逐个被秦国吞灭的命运,但这非但不能归咎于合纵之策,而恰恰说明山东六国没有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合纵之策,以及六国政治家们偏狭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战略目光,加以彼此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等因素所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板凳
发表于 2014-4-15 11:22:24 |只看该作者
  三

  综上所述,合纵是围绕着战国七雄间地缘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大战略,推而言之,它是一种处理国际间政治军事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合纵以维护均势为宗旨,以地缘政治论为认知基础,以联盟战略为应对手段。它立论周密、视野宏阔、分析精湛、旨意高远,称之为地缘政治论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

  合纵论的价值在于,它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不论是古代,抑或现今,但凡国际间力量出现失衡状态,那么,挽救、维护乃至重构力量均势对于提高弱小国家的安全状态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因此,合纵的涵义就远比它字面本身宽泛。质言之,只要几个国家或地区在地缘环境和安全利益上彼此相关,并且共同面临着实力大大超过它们的敌手,则无论其是否处在一个纵线上,它们都具有现实和潜在结盟的必要,都应该而且必须大行合纵之策。

  参考文献①《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②《战国策》。

  ③《战国纵横家书》。

  ④《中国军事史·兵略(上)》,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⑤[英]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

  ⑥[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责任编辑梅莉)

  作者周德钧,男,1962年生,(武汉)湖北大学(邮编430062)人文学院讲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9 06:43 , Processed in 0.01714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