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望道:教育的信任宽容让人受益终身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09:2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追忆复旦原校长陈望道:教育的信任宽容让人受益终身.陈望道留下的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孩子信任、宽容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唯教育事业是万古长青的


陈望道先生常对家人说:“唯教育事业是万古长青的”。“这往大了说,是国家的兴盛与否与教育有很大关系;往小了说,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影响民族大业。”陈振新说,“记得当年父亲去世前交待了最后两件事,一件是希望上海市领导将复旦师生的郊区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让师生能够安心学习研究;另一件是反复交待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


陈望道先生是语言学家,但陈振新当年考大学时选择了理科,因为父亲当时经常在家里谈论科教兴国,所以一心想成为科学家。陈振新说:“其实我的名字也是父亲特地改的,原来的名字是陈振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说,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够振兴新中国,所以替我改名振新。”


大学毕业,陈振新选择当老师,一向少言寡语的陈望道先生特地找陈振新谈话,记忆中,这是陈振新成为复旦教员后,父亲唯一的一次正式谈话。他记得当时父亲说:“你工作了,我们作为父母很高兴,但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教育学生是大事,你在讲台上对文化也要有所创造,要从事科学研究,不要把别人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讲。而且,一般老师做错了可以原谅的事情,你也不能做。”


这话对陈振新影响很大——他每年从本科生中挑选学生进实验室做课题,开启了复旦大学本科生期间就可以进实验室搞课题作学术研究的传统。陈振新不但在担任基础课教学时申请课题,而且将课题研究的心得写入教材,对传统教材多次进行完善。


陈振新说,“虽然我的两个儿子都不是教师,但是他们对教育都有兴趣,大儿子在企业负责研发管理,主要指导年轻人从事研发工作,小儿子同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也常常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宽容和信任


“爷爷对爸爸的教育从来都是很宽容和信任,所以爸爸妈妈对于我们一直也是如此,自己的学业和生活都由我们自己决定。这也成为我和哥哥教育孩子的方式。”陈望道去世时,陈振新的小儿子陈晓帆才5岁,但爷爷对家人的影响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爷爷是以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我父母亲的,甚至影响了我们孙辈,而不是打骂。”陈晓帆说。他们搬过许多次家,但是每次隔壁邻居如果打骂孩子被陈望道听到了,他一定会毫不客气地敲开人家的门和人家论理,说打骂孩子是世界上最容易的教育方式。即便是陈晓明和陈晓帆兄弟俩小时候做错了事被妈妈罚站,陈望道也会出来说:“怎么又受罚了,爷爷来救你!”


正是宽容和信任,使得两兄弟在学习上从来都没有让父母亲过于操心。哥哥陈晓明当年高考是以复旦附中七个高分之一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的,虽然父母亲希望他选择当时热门的计算机系,但他根据自己的特点还是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而陈晓帆因为从小爱画画,所以考大学时选择了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陈望道教育中的宽容和信任,自然影响了陈振新教育学生的方法。有个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每次做实验都觉得很困难,慢慢地对实验课也就失去了信心,索性不来上课了。陈振新了解情况后,就找这位学生谈话,告诉他:只要努力一下,他现在的问题一定能解决。这以后每次实验,陈振新都给予特别关注,后来他的实验越做越好,慢慢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大学毕业后去了外地工作,还时不时与陈振新老师联系。陈振新感慨地说,这使我自然地想起了父亲曾经讲过的那句名言:唯教育事业是万古长青的。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6-2 03:34 , Processed in 0.0161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