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得道多助”——浅议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与互补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09:5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得道多助”——浅议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与互补


提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使用多媒体或导学案等不同教学模式教学,往往只注重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而忽视了它的缺点。每位教师应该根据个人的教学特色,在实践中、在教学研究中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使之优化组合,形成互补,这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向前不断发展。作者从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几种课型上,简单说明运用多媒体与导学案模式教学结合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有机整合;导学案;微观和宏观思维,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

而学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课堂、教材或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而为之的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导学案”集中了备课组各成员的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导学案”明确了每节课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导学案的运用使得课堂更加有序而高效;导学案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和学案式教学优势明显,各有千秋,如果单一使用或使用不当也有弊端。我们在教学中,对两种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组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其形成传递教学信息的总体优势。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实际情况,与学案式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执行力度,更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作为在教学一线老师,要真正将多媒体教学与导学案模式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与互补,可以更好的发挥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改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资料,针对不同的课型,我总结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了以下互补教学策略。

一、新授课:

1、新授导入: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① 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②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故事情景、仿真情境或虚拟情境,弥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让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如此、满足的、成功的新鲜感觉,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2、新知导学:中学阶段,学生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往往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挥导学案的优势,编制导学案时,应重视隐含信息的挖掘,精心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而这时多媒体课件只起提示或引领作用。

3、微观与宏观思维形成: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体现了化学是在微观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这样就形成了对物质的两种思维:宏观思维、微观思维。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培养微观想象能力是两种思维相结合的关键。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例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结构、电子的得与失等等。教师在化学课上,合理地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或者计算机等多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示,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样可以弥补导学案或教材上微观示意图僵化、固定而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再通过导学案上的问题引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微观”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形成微观和宏观思维的完美统一。

4、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探究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但这样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课堂学案,是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操作材料,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案。初中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好导学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进行实验探究中可由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确定明确的探究目标和内容,学生据此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此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所做实验准备活动和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等,在实际实验探究前进行指导和强调,而导学案是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的方法。

二、习题课

化学习题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运用和提高,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习题课能使全部学生的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因此它不仅具有诊断性,而且更具有治疗功能,能既省时又高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巩固与提高。因此,它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习题课上,由于课堂特点,即要快速复习化学知识点,又要精选多个习题讲解。结合导学案和课本,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完成导学案内容,预习回忆所学过的与本节有关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一题多解的展示分析,将导学案中需要增减的变式训练、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或解题提示,扩大课堂容量,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导学案上习题编写要体现层次性,培优补差,要有一定的梯度,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教师或小组长可以把问题分配给其组员进行板演,再后组组交流讨论,解决小组内未解的小问题,并进行自我反思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分析与总体评价。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的问题能力。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快好省”。

三、复习课

初中化学到了复习阶段,课时容量大、难度增加、综合性强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相比新授课而言,更多地强调物质间的联系,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类比关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呈现给学生尽量多的直观印象。确定多媒体在化学复习课中运用操作策略,调控多媒体的教学行为,提高多媒体资源利用率,在教学重难点突破上多下功夫,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变化,不失时机的发挥多媒体的最佳作用效果,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情绪,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并最终实现复习教学目标。

为避免在复习课上使用多媒体带来的弊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点,领会哪些内容需要用多媒体,哪些内容需要导学案,加强师生交互性,最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单元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本单元的知识整体把握,又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把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结构给出学生,让学生对本单元有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在课下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在导学案上给出预习检测题,检测学生的复习成果。同时精选各种类型的典型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每个题目前给出这个题所考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是以什么形式考察。在所选的题目中既具有梯度又具有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能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能有新的收获,实现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学习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最为关心的应该是学生对本堂课或本单元所授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课堂练习能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能更好更快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而导学案分层次课堂或课下练习,为学生自我展示和小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平台。教师认真及时批阅导学案,每一位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了如指掌,通过个别辅导或课堂讲解分析,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补充教学上的遗漏点、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点。

放眼今天,科技在高速发展,课堂在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只有恰当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规范使用导学案,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以及自学和合作探究能力,真正使它成为优化化学教学的有效工具。

但是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不同的教学环境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的发挥,尽可能寻求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性和高效性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进行合理优化。得其道,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5-9-14 10:30:16 |只看该作者
欢迎批评指正!O(∩_∩)O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5-9-14 16:55:0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0 09:37:3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11:11 , Processed in 0.0165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