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每朵生命的花都笑得灿烂 ----感悟冯老师的适合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3:55: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让每朵生命的花都笑得灿烂

----感悟冯老师的适合教育

再次静下心,去聆听每一堂优秀讲座,陶醉在大家们的精彩论断之中,感悟着名家们的点滴教育故事,几多反思,却同时也让我感受着平凡教育背后的伟大,爱学生,让他(她)们创造着一个一个的教育神话,爱每一个学生,也让他们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尤其是聆听了冯老师的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报告后,更加坚定了我平时对于每一朵生命个体的尊重与敬畏之情,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值得我们为人师的去深思,去坚持,如何让每一位生命之花都笑得灿烂,也想将自己的教育故事与大家分享如下:

故事引入:

丁同学,是我从小学老师们那里了解到的所谓“不学无术”的孩子,刚入学时,他在第一位,老师“眼皮底下”,却常常走神,或盯着手中的圆珠笔玩上一会儿,一节课,不时地提醒他,后来,干脆节节抛给他一个简单问题,一开始允许他拿着课本念(如一些基本概念之类的),后来,简单的数学计算鼓励他到黑板上板演,如有理数加法中诸如‘-2+(-5)’;‘-7+3’之类的运算,慢慢地,他竟然也能独立并准确地回答一两个问题,当他再次举手主动到台上板演一道数学题,全班同学自发地给予他两次鼓励的掌声,嘴角边,丁德民同学再次露出一丝丝笑意。

一、给予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能力上也不尽一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成长。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作为初三学生,受基础影响,很多后进生缺乏对学习的自信。把基础看得太重,尤其是英语、数学等科目,授课进度又快,如果老师不给予更多地关注,势必会扩大学困生的队伍。我会试图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得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关注,例如,在面临中考复习之时,我想必须给每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逐一谈心,时间不允许,分期分次去做工作,又怕失去最佳教育时机,困惑、思索之余,我想到了书面对话。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师生的书面对话,作业虽不多,一个班的作业,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给他们用批语的形式回了话,作了第一次交流换心。在成绩暂居最后的王群同学的作业中,我写到: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像你的字一样,越来越有收益:在年后状态调整较快,确又不哭,有点较真。叛逆的刘彦同学的作业中,我写到:相信你会成为老师教学生涯中的又一个奇迹,加油。近期状态不佳,上课老走神,练习常出错的孟祥阳作业中写到:怎么没有看到昔日认真、仔细的你,快点儿回头,希望在向你招手.......每位同学,每种个性,历历在目,五十一人的作业,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上课,他们很平静,眼神却显得那么溢彩,从他们铿锵有力的回答中,我听到了更多的自信,孩子们的自信洋溢的那么淋漓,从教的幸福感再次悠然而生.......

二、懂得赏识

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他们所学的东西。”学困生缺乏学习的意识,与他们在学习以及活动中缺少成功体验有密切关系。他们由于主观原因的影响,难得到他人的正确评价和精神鼓舞,常常成功率较低,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退缩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失败者心理,越发减少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课堂实施自主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于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敢于展示、交流充分的小组及组员进行及时的打分激励,如设置打分表,保护每一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多个同学“争”、“抢”,改正错题的情境,丁德民、刘方坤、李广昇等所谓的“学困生”,也不止一次地“登台亮相”,为个人、为小组争取机会,一次一次地展示,问题的充分暴露,使得孩子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愈来越扎实,学习的自信也得以很快地提升。

另外,我还通过课下谈心,作业留言等形式,与孩子们充分交流、鼓励,对于他们在课上及作业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如在对李继业同学的作业中,我曾这样与其交流:“不要让以前的数学羁绊,你前进的脚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加油!”,而在刘浩冉等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也会适时激励,“不要停留,同学们都在看着你哟”!,这样的话语,真的能激发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而在赏识学生的同时,你自身也必会赢得尊重。

不仅是学生,其实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可以试着说,他已经具备了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教育鼓励,学生就会愈来愈优秀,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有自信。

三、激发兴趣

马承坤,班内一个不知每天让班主任训几次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突破个位数的时候都很少,“小学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学生”,任教过他的老师,都这样评价他。的确,他在班内不只是学生成绩差,关键是天天调皮捣蛋,家长又不在跟前,班主任天天牢骚满腹,但我却发现,这孩子应该不笨,新授课简单问题抛给他,他会立马给出答案,在学习“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时,他居然用算术法第一时间计算出牛、马驮包裹的个数,我表扬了他,第二节课“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正值在全校上公开课,三个年级的老师都在场,我再次提到了马承坤同学的解法,从他的面部表情,我读出了他课堂上从未有过的激动,那节课,他听的特别认真,“让孩子试着去改变自己”,应不仅仅是一句空话,给孩子改变的空间和机会,是孩子真正尝试改变、拥有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其实,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多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和鼓励,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认真观察、应用教育机智,沙里淘金,找出其闪光点,进行适度的表扬,肯定其点滴进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发展,使学生感到成功且被尊重的愉快,并从成功中树立信心。一个学生,一个集体,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被肯定、被激励、被尊重的氛围里,那么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逐步形成,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也能迅速得到转变。

回到故事的开始,第一次质量检测,丁同学得了65分,不高,但对他来说却是“破纪录”的成绩,他拿着试卷主动找到我办公室,要求我帮他分析试卷,我表扬了他的点滴进步,包括课堂上积极的表现,作业的认真投入,答题、做题的对题率,直至本次测试成绩,但同时我又给他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看似要求,对他来说,却是一种无比的信任,最后,我希望他能抓住这一好的契机,永不放弃,或许在今后会遇到更高的挑战,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临了,丁同学却哽咽起来,不时地点着头,一时泪水没落脸庞,不知是打动了他的内心深处,或是真切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期望,我坚信,那眼流出的泪水不,是一种感动,是一种幸福。于我,何尝没有感受到学困生被转化后的甘甜,孩子,放心吧,老师一定会陪你走过每一次坎坷,你幸福,老师就会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20 04:11 , Processed in 0.02498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