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语文多媒体课件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6:2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名师3c264 于 2015-6-26 16:23 编辑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语文多媒体课件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然而,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常常使许许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向语文教学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课堂效率很难提高。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较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枯燥感和疲劳感就得到消除。在大屏幕前,教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的摆在学生们面前,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老师不累,语文课上其乐融融。多媒体课件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学生心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学得透,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能够营造一种感染学生深入思考的情景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但感知了美,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三、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大了容量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需要更长时间。多媒体课件在这个方面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问题也无需重复两三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这时的多媒体课件就像是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语文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但是,这种“不着一字”(不用写粉笔字,没有板书),是否真能“尽得风流”呢?未必!毕竟它还是一种新鲜事物,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课件的本质的情况下,盲目、过多且不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也造成了几个语文教学的误区。

一、授课过程中容易脱离文本,不利于学生基础学习

        语文教学是目的,多媒体课件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让多媒体课件主宰课堂,主宰学生,而忽略文本的存在。那难免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文字性的东西,不读怎能感知课文的内容,如何赏析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的做法是很有害的。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明白白展示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期下去,学生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恩格斯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老师眼中的一个“哈姆雷特”,而击碎学生心中无数个“哈姆雷特”是不是太得不偿失呢?

二、教学程序预定,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课件主宰的课堂上,教者严格执行着自己预定的程序,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同时对有些步骤的导入,对有些问题答案的启发诱导都有“引君入瓮”之嫌。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一边了。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课堂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就是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的教学,要求教师也由以前的演讲师、布道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着、促进者”,从而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决不是我们的灵魂。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可以迎接挑战,但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

三、学生不能随时发言,参与机会减少或没有,不利于师生的情感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而现在的多媒体课件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也就“省”了。缺少了教师的热情参与,既不利于学生阅读,又增加了学生视觉上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在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者。其实,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的喜、怒、哀、乐及情绪、情感对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产生感情共鸣。

        总之,多媒体课件是一柄双刃剑,它走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大大活跃了语文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关键在于,我们利用它,不能把它神秘化,看成一剂良药,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应排斥它,拒之门外。在教改浪潮中,要改,更要继承,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不应该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我们才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不去拒绝,不赶时髦,而是以教学效果为准绳,扬长避短,勇于实践,实实在在为学生负责,为学生一生负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11:06 , Processed in 0.0283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