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新课标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历城区大水井小学 赵宗军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体育教师能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新课程实践与研究,理念上有了突破,教学行为上有了创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方法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已被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的氛围所替代。体育教师重研讨、重互动、重方法的风气已经形成,体育课已逐步呈现活力。但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研活动的开展很多困惑和问题又显现出来了,本人就活动中发现的困惑和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关键词:新课标实施 困惑 问题 一、领导教育观念滞后,亟待更新 当前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对新课改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换汤不换药、也就是摆摆花架子,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等课程在价值取向与其他课程不一致,根本得不到重视,体育工作可以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他们认为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高低还要看分数,看学习成绩;还有的领导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只关注教学计划、目标、内容是否达成,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是否愿学,是否快乐,莫不关心,于是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的“身顺心违”,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家长也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不同意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而新课改则强调让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体育教师成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的权力,使执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体育老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不少教师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素质提高面临挑战。 教师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课改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是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但目前农村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少,一个小办事处无法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存在学历、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老教师比例偏大,年轻教师少;由于领导重视不够,职称评定时普遍很难,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大部分教师的知识仅限于本学科及书本知识,知识结构低,无法达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观念转变、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性差,然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培训不到位的现象。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也因缺少课程资源和学科带头人而实效不大。 (三)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影响课程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待完善。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挖掘校外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但目前农村学校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个别薄弱学校仍然是一只哨子加皮球来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虽然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有些农村学校也因争创示范学校等时机,拥有了达标器材室和标准的场地等,但这还远远不够,不少的农村学校对于达标器材室和标准的场地和课件教学可望而不可及,教师上课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缺少录像、图书等资料可查,有限的资料无法更新教师的理念。由于硬件资源不足,使本来脆弱的农村教育顺利进行课程改革面临更大的挑战。 虽然在课改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但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学习、学透《体育新课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倡导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创造能力。对新课程标准有着正确的理解,认真把握,积极参与。努力工作,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抽时间拜读教育专著提升理论水平,获得教育科研的理论支撑,提高自身的素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就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