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8:1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做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教育


观看了朱小蔓教授的报告,我很想说:做教师,就要做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教育  


  我们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中已经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但目前的现状呢?学生的创造活力不强,许多孩子对学校里的学习不那么感兴趣,学习和自我教化的内在动力不足。


情感目标的实现就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首先是教师本人要对所教学科有挚爱甚至痴迷、执著的情感,有对胜任学科教学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这对学生有情绪感染与教育作用。如果没有教师本人对所教学科的挚爱甚至痴迷、执著的情感,没有经常性的对胜任该学科教学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不但他自己是走不远的,而且也无法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学校里,知识是不可能冷冰冰地毫无感情地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的。他常对教师说,你不是教物理,而是教人学物理。这句话看似平凡,其实是他的人道主义教学观、教育观的表达。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情感培养,要有一定的情感环境。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是否平等、友善,相互信任就是重要的情感环境。人缺少彼此的依恋和安全感,缺少人与人交往的美好感觉,缺少爱和被爱的感受,道德的种子就不会苏醒和萌芽。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有教育理想。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天生不安分、会做梦。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一样。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 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诗人是要有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诗人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起来的这些情感,是指向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秩序最为重要的仁慈与正义这两类基本情感品质的重要来源,千万不能小视。传统课堂教师主讲、学生齐练的局面现已有很大改观,自主学习有助于个人自我感的增强,合作学习则有助于社会认知感的增强,这对培养现代公民素质很重要。课程改革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引导,但是这一引导作用不仅指知识、技能意义上的,还在于调动情绪和兴奋中心,引发学生的学习“注意”, 尤其是产生对学习对象的“重要感”体验、对自己的“有力感”体验,从而出现身心投人的情感状态。当然,学习过程同时也会有冷漠、倦怠、无助、焦虑,甚至恐惧等负性情感出现。它们既可能随着知识传递过程产生,也可能随着教学的活动组织及人际应答过程产生。因此,教师的情感交往、应答能力很重要。教师的情感观察能力、敏感性,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这些既有技能技巧性的,更有来自人文素养本身的。


    既然选择了教师,选择了与孩子们相伴, 那就让我们做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教育,享受陪伴成长的美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6 03:07 , Processed in 0.02261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