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宽容——教育的一种美丽平阴第四中学 张菊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而自尊心是人内心世界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 保护它、发展它 , 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得到别人的承认 , 受到别人的尊重 , 是一个人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 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请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上黑板默写公式,下面一片喝倒彩之声,江苏省通州市刘桥中学的徐新民老师却这样说:“我知道你作了充分准备,只是当着同学们的面默写你很紧张。别怕,哪怕默写对一个公式也是你的进步!”鼓励赏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个“差生”终于说:“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数学课,我想在下次的考试中取得60分。你这么辛苦,我不能再拖你的后腿……”老师的话说得如此巧妙得体,而得到的回报是学生的感激和进步。良言一句,也许造福终身。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第七十八章》)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给学生以关爱的同时,教师获得的一定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班上转来一个被其他学校“劝退”的差生王刚。第二天学生就前来告状:“王刚因为昨天记错了作业,做错了题,大发脾气,把水桶里的水在教室洒了一地。”面对王刚那气呼呼不服气的样子,老师马上对学生们说:“王刚是因为昨天一时粗心,记错了作业,正在生自己的气呢。他这么重视学习,我们应该高兴才对。等他想清楚了,气消了,会把教室打扫干净的。”我由衷钦佩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的代洪霞老师。一是钦佩代老师善解人意的宽厚之心。“一时粗心”和“正在生自己的气”之说,站在学生的角度,一下子为学生解了围,搭好了让学生自我认识和改正的“梯子”。二是羡慕代老师反面文章正面看的心理把握能力,从潜意识角度分析,说王刚发脾气是重视学习,应该为他高兴,不仅鼓励了王刚本人,也调整了班上同学的心态,为王刚的转变营造了一种宽松的集体氛围。有了以上两个层次的铺垫,代老师最后说:“等他想清楚了,气消了,会把教室打扫干净的。”暗示他要自我改正和补救,教育效果就功到自然成了。事情的发展是,没过两天,王刚又一次发脾气,把水在走廊里倒了一地。这次,代老师对学生们说:“我们应该表扬王刚的进步,他上一次发脾气是在教室里,这一次他怕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把发脾气的地点改在了走廊里。大家为他的进步鼓掌!”看到王刚红着脸低下了头,代老师又继续说:“老师相信,以后心情再不愉快的时候,王刚一定会想起同学们的掌声,控制自己,不再给地面洗澡了。”教育的大爱圣心,化为莲花巧舌,王刚的改正进步便在情理之中了。 突然想起我喜欢的刀郎的歌:“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我想,把这几句话送给以上两位尊敬的教师,也是十分妥贴的吧!然而,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中,有几次是真正能心平气和的,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理解、赞美和提升他的?也许,在许多学校有的只是责怪,有的只是放弃和悔恨。就算他错了,我们也要给他下一个积极的定义,这才是真正的善待、宽容。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善待、宽容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 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 ,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
其次, 宽容的内心是爱,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善待学生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 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应以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现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应运而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善待和宽容学生,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正在而且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在新的世纪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丽——一种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种永恒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