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灵的距离最重要 平阴县实验小学 赵娜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09: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心灵的距离最重要

平阴县实验小学  赵娜

   曾听说过周宏老师通过教育女儿周婷婷的实例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势。的确,他和女儿的成长之路是一条探索追求教育之法取得成功的赏识之路,听来我热泪盈眶,感慨不已。周老师用生动的事实说明了一切,他所主张的赏识教育也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而孙云晓老师的观点也十分鲜明,认为惩罚教育也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效果甚至会更好。他还从理论实践方面进行多方辨证。有一个事例我印象很深:一个砸坏邻居玻璃的男孩,在父亲面前承认了错误。而父亲只是先借钱给儿子赔玻璃,以后的大半年时间,孩子用送报送牛奶所得的报酬偿还了自己的债务。孩子长大后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要有责任心,对他帮助最大,感谢父亲。
    哪种教育更恰当呢?大家可能都会选择“赏识教育”,其中我觉得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两者是并存的。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在第一线工作的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可以说是经常使用,很多时候还密不可分。也许有人会说我胆大妄为,在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力提倡学生为主体的今天,还有我这样敢惩罚学生的老师?
    其实,“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也不尽相同,他们看人看事、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维有判断力的个体,就教育方法、手段来说,我认为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难以取舍。甚至可以的话,我还想加上谈话教育、欣赏美教育、实践教育等等。总之,用老的掉牙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围绕着惩罚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探讨,我的观点是推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强调使用某种教育方式或手段之前,更主张建立师生间和睦、平等的关系。师生间同学同玩同乐同哭,可以说是同呼吸,夸张点说拥有心灵相通的关系。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关系,教育才有生气、有活力。教师用真心自然地呼唤,孩子们天真、善良、敏感的心灵能很快就作出回应,有时会超出你想象之快。师生间有了默契,那么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相信不同的老师各有高招。这些过程并非可以简单概括成是使用了哪一种教育。
   凭我的臆想,前面提到的孙云晓老师讲的那对父子的事,父亲和儿子之间必然有一段推心置腹地谈话,探讨解决的方法,然后决定儿子做工偿还。肯定不是父亲把儿子暴打一顿,然后替儿子决定怎么办。这就是建立在平等融洽前提下的惩罚教育,妙不可言的惩罚教育。也只有这种惩罚教育,不带有暴力倾向的体罚,不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惩罚,而是帮助孩子养成好品行的惩罚教育,才是我们要的教育。同样道理,赏识教育更是承载着平等、爱的氛围下进行的一种教育。在周宏老师谈赏识教育时,我能感觉父女之间浓浓地情,那一年年的成长历程,父女间有太多太多的默契,父亲给女儿的是赏识,更是信心、信任。周老师讲着讲着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试问,倘若不是因为深深的父女情,不是这种平等和睦的关系,赏识教育还能有如此惊人的效果吗?设想一下,赏识教育如果没有爱的支撑,只停留于表面,浮于形表的夸耀,那只能起一时的,短暂的激情作用。对教育长远的作用来说毫无意义。赏识教育如果缺乏沟通,没有理性的分析,只是一味的“夸”“捧”,只能助长狂妄有之气,就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目空一切的无知之徒。
    两位专家探讨用哪一种教育更适合孩子,却忽略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背后情之切切。其实,只有师生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拥有了别人无法取代的感情,那用何种教育方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请相信,心灵的距离最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9:45 , Processed in 0.0171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