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育人之源,立人之本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6:4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德,育人之源,立人之本

平阴县实验学校刘伟伟

《礼记.学记》云: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而当今的学校教育由于各种社会原因,德育教育事实上已退出课堂。现代社会,很多孩子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也缺少爱父母、友同学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更要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更要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应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德育工作在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从教育现状看,实施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有好的,也有陋的。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落实,很多孩子成了独生子女,也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没有理想、目标,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道德行为严重缺失。社会上那些不注重社会公德,不文明的现象,同时也会对他(她)们的养成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一旦放松教育,任其自由,让孩子们沾染上不良陋习且成自然,那就势必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为什么?因为教师你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你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因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知识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更要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贯彻落实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人们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利用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因为诵读古诗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中华诗词文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情操,诵读优秀的词章,就如同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大师和智者在对话,就如同在亲耳聆听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师除了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选择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在小学低年级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现代短文和段落,小学高年级选择部分篇幅略长的古诗词、古文、现代散文等,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名言来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让纯洁和高尚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做到开卷有益,受益终生。

三、德教的根在家庭。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他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婴儿时看似不懂得学习,实际上他的眼睛是摄影机,他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他们的阿赖耶识里。这些种子就是他们以后言行亲因缘。父母亲的德行对孩子的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我们的祖先特别重视家庭教育。“闺阃乃圣贤所生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这句话可以为之佐证。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德教老师。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德教老师首要的事是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中国有一句俗话说,“什么样的师傅带出什么样的徒弟”。我们为人父母的言行成了孩子德教的素材。故教儿教女先教己。我们只有认真落实《弟子规》,用自己的身教来感化孩子。古德说,身教从,言教讼。我们没有规范的言行榜样作用,而只是要求子女做好,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历史事实也证明长辈有德行修养,教育出来的后代就明显不同。故德教的根在家庭,在父母亲的德行榜样。

四、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把“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合格人才。

       “有一棵真诚的爱心,自然有好的教育方法”。本人善根浅薄,业障深重。虽然有一棵利众的心,可是能力有限。为了抛砖引玉,绞尽脑汁才揍合成此篇章,恳请大家斧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07:20 , Processed in 0.01745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