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关乎几代人未来发展趋向的思想大业。“科教兴国”战略下,教育改革也积极响应,与时俱进。前有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李吉林的“情景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尝试和改革。当中有不少略有成就的教学模式展示成果:如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省庄二中“学生主讲—智慧生成”等。总而言之,教学成果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眼下,有一种教学模式集百家之长,浓缩各家思想理念,制定效果完整有序,即现在大为推广的“高效课堂”。但,毕竟,因地而异,“高效课堂”在不同地区实施起来的力度和效果是千差万别,因此,如何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进入乡镇学校的课堂,这是将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效课堂”实施推广的意义。 我们从“高效课堂”的六大基本特征来分析实施推广的意义。“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教学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氛围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效课堂”的六大特征已经涵盖其价值所在: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全面详细具体的将教学内容以小目标的形式步步消化,不留残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览全局,在潜移默化中导入学科素养,循序渐进中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进步的素质性人才。 “高效课堂”的实施推广是国家教育战略的具体呈现,是响应新课改目标下的形式载体,是适应信息时代所作出的敏捷的教学反应。其价值性也使得其实施推广的必要性。 二,高效课堂在各地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陆陆续续走访过一些学校拜访过一些老师,就“高效课堂”在语文学科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进行询问,有以下结果: ⑴南充某高中,仅在学优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层次明显。 ⑵达州某私立学校,推广两年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后不再采用。 ⑶达州某县高中,采取其理念,但并未推广其教学模式。 ⑷重庆某区附属初中,小班教学,全面推广实施,师生适应。 ⑸安岳某乡镇,极力实施推广,部分班级仍采取传统模式教学。 当然,这只能反映一些问题,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高效课堂”的实施力度并非强硬,实施效果显著也是因地而异,反之,“高效课堂”在乡镇学校并不受待见,难以大面积的实施推广,由此,已经可以看出,“高效课堂”的实施力度和效果已是参差不齐。 三,造成差异的原因。 通过咨询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询问学生,走访有关教育部门等方式,总结出一些关于“高效课堂”在乡镇学校实施推广相对困难的原因如下: ⑴ 该区所属的教育部门作相应课改的提及和宣传,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学习或可实施性的具体教学指导。 ⑵ 在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大多为教龄十年以上的老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已经形成,不愿意改变,懒于从头学起。 ⑶乡镇学校的教育资源普遍贫乏,多媒体教学资源并未普及。师生所获得的高校学科资源有限。 ⑷乡镇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加之多为大班教学,“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代表发言智慧集合”等环节没办法有效进行。 综上,从客观条件限制,到主观懒于改进,以及“传统教学并不影响升学率”,“新课改换汤不换药,只是做做样子”等理念无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当然,教育对象自身基础较弱,其课余时间少,可利用的自学资料有限等原因是“高效课堂”没办法“高效”进入乡镇学校的重要原因。 四,“高效课堂”如何“高效”进入乡镇课堂。 ⑴“走进”乡镇课堂的必要性。 前面,我们已经从“高效课堂”的六大特征看出“高效课堂”的意义性在于谋求学生的终身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尊重知识的自主性。这便决定了其实施是志在必行,是不可废弃的。这不仅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所要做出的改进,更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所必须要做出的适应和改变。 乡镇学校的学生较城郊孩子而言,本就在隐性学习,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落后一大截,若不响应时代的号召进行改进教学,那么,我们所悉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是不能适应日后的时代主流,没办法立足其长远发展,我们培养的孩子还是会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适应高考模式的应答机器。高考之后呢?我们所需要协助孩子改进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讨能力,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等被搁置了三年,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这种“填鸭式”“一问一答”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能否适应新时代的社会?显然不能!这种差距会一直延续,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到时候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命运有所改变,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是几代人的毁害。教育不该是这个样子,教育者应该以先进为基准,以教育为方式,为受教育者真正谋深远,促进其长远的有效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推进教育的改革,必须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 ⑵“高效课堂”在乡镇的可实施性及实施方式和渠道。 “高效课堂”在乡镇学校实施推广频频受阻,面临不少压力,但同时也为改变提供了契机。 首先,我们从软硬件配备上分析。 条件有,我们学着运用,没条件,我们努力创造条件。 就乡镇学校而言,整个学校系统来说,还是能实现网络化管理,就此,我们可以与上属教育管理部分协商,看能否在第一时间共享其所属地区第一手教育优资资源,以达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或者,我们以一个年级组为单位,先以个人为单位,依次在网上搜寻优秀教学视频,定时进行小组的研讨学习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整理大家意见,统一一个年级组的教学进程和内容,再根据各班实情进行整改。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多个邻近学校建立联系,可互派老师进行调研学习。 对于学生的辅助资料来说。给学生发放手机查找资料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利于管理的。完善各个教室的多媒体软件设施也非朝朝夕夕就能完成,还会给学校带来庞大的经济负担。由此,我们可以转化方式,比如,由老师搜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衔接资料,同样的,以年级为单位(各班据学生学情酌情考虑)在学校油印室统一复印,既辅助学生预习自学,也节约了教学成本。 其次,从师生角度分析。 就老师而言,时代在进步,教师也是要终身学习的,尤其是走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必须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比学生,比自己读书的时候更加努力,更要走在学生的前面,未雨绸缪,总统全局。教师只有让自己不断进步,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只有自身不断进步,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对时代的适应更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突破,是一份挑战也是一个切身的榜样风范。 对学生而言,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总是充满着期待和好奇。正是因为之前没有推行过该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轻松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时代的学生本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恶厌绝,这种“高效课堂”模式,以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提点和作业辅助为主要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利于其自身自主积极学习能力的提高,长远来看,更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 最后,“高效课堂”自身的特点也是很有吸引力。其理念先进,内容详实,形式多样,有利于课堂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形成。 综上,优越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靠近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处于信息核心区的资源优势,学校自身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丰富的学习交流机会,学生家庭环境优越各方面信息获取更为全面,自身素质更强,教学的难度更低,效果更佳,便于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但是乡镇学校既然也必须要迈进这一教学模式,就尽可能的改善自身条件。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模式学习,从教师自我能力是提升和知识储备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到给学生更多的高效资源,促进其各方素养的提升,这样便可以渐渐拉小与优越地区之间的差距,也使得“高效课堂”实施起来更加容易,让“高效课堂”真正“高效”的进入乡镇课堂,进而实现学生真正的素质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