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4:05: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群体教育,一种是个别教育。而班会就是一种理想的群体教育方式。一堂好的班会,可以起到“纠偏反正”的作用,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班会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它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

步调一致。

目前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1、班会形式太单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班会基本是班主任讲学生听,学生参与程度低。

2、主题和内容脱节。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3、部分班会课流于形式。准备不充分,效果不理想。

原因探究:

1、学习借鉴机会较少,没有形成正确意识。究竟怎么上好主题班会课,没有底。

2、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育教学工作较繁忙,琐碎,班主任被很多事务性工作缠身,忽略了自身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和主题班会课在班级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图省事轻松。

如何开好班会,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主题、内容和形式。其中,主题是灵魂,内容和形式是展现主题的载体。

一、主题

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好似一条红线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影响着活动内容的确定和活动形式的选择。如何确立班会课的主题呢?我认为主题提炼的途径有:

1、“小”中见“大”,从学生的实际中选择主题。“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或蕴含的道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思想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内部需求,从学生实际中选取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第一次月考后我针对部分学生因马虎如审题不清、答题步骤不详细,书写潦草等问题在语文老师的主持下,我们班主任进行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审题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如比较法,老师平时收集似是而非的题,然后课堂上做专题分析;设置学习方法训练课,强化训练学生读关键词;联系家长,对家庭作业提审题的要求,要家长监督……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有所认识,让学生有积极行动的想法?老师们就最近两个月的德育实践达成了共识:通过开主题班会、任课老师专题辅导等多途径地改善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马虎”问题。

2、“大”中见“小”,从社会大背景中提炼主题。“大”指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小”指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首先是一个社会人,身处于现实社会之中,受到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加之现在的学生民主意识增强、社会接触面不断扩大、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增多,他们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多洋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时代,不能落后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班主任在进行主题提炼时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善于从国际国内的最新热点话题或大事件中挖掘主题。

3、“常规”中见“创新”,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是多年不变的“常规”主题,新时期,我们不但要赋予新的内涵,还要有所“创新”发展。主题班会还应顺应形势发展,拓展诸如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网络教育、国际形势教育等新的教育主题,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二、内容

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就要进一步选择活动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基础、活动能力、文化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紧扣主题,服务主题。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鲜活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有差异,思想状况、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同一内容,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差异,突出针对性。

比如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我所带的上届学生中,我通过班会课让学生观看、聆听于丹教授对《论语心得》讲解并展开讨论学习的系列主题活动,既补充学生的心灵营养,又能深层次地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九年级紧张的学习氛围,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应试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最终战胜自我。

    三、形式

主题班会的形式应该由内容来决定,无论组织什么活动,都应该选择那些最为理想的活动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青少年学生活波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参加新颖活波,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强,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因此,主题班会形式的选择还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想方设法采取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根据个人的经验,下列几种主题班会形式较受学生的欢迎。

1、各种知识性的竞赛活动形式。

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对抗,既可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波的活动之中,又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本学期所开展的知识竞赛系列活动,有历史知识、体育知识竞赛,受到学生的欢迎。

2、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形式。

如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颂等。通过生动活波,寓教与乐,富有感染力的各种文体活动,赞美某人某事,或鞭挞某一不良思想行为,达到教育目的,并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3、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

其特点是便于学生广泛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针对本班学生个别学生乱说乱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开展关于"乱说乱动不等于思维活跃"的主题班会。请学生各抒己见,达到帮助那些乱说乱动,不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的目的。

4、即时性活动形式。

这种活动形式并不固定,它是指班主任利用平常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偶发事件而迅速开展的活动形式,它往往是临时决定、准备时间短促,但针对性强。由于事件发生不久,趁热打铁开展班级活动,学生的情绪感受强烈,印象深刻,效果往往很好。

总之,以上这些形式都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以这些形式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效果将会更好。

人在旅途,结伴而行,学校是驿站,班级是群体,班会是进行群体教育的阵地。班主任工作很累,我们不妨精心谋划,认真准备,相信定会开出优秀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3:20 , Processed in 0.01550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