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爱留守学生 撑起一片心灵蓝天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8:16: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 要]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潮流,在农村出现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导致“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行为偏差等心理问题。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留守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成为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 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学生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常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学生综合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问题,有的在思想、学习、行为和心理上发生偏差,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面面观
1、学习动机不科学,学习后劲不足。
留守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这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想用好好读书取得较好成绩来报答父母。还有一部分留守学生是为走出家乡而学习。听了父母,对外而世界的描述,他们想通过认真学习考上大学而跨出“农门”,以实现跨入城市的愿望。不同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留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后劲。
2、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
    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
留守学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因此代沟影响较大。留守学生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多方面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
父母均外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突出。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学生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不少留守学生还出现过早与异性交朋友,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的现象。
3、焦虑心理突出。留守学生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认为自己不读好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
4、依赖心理较强。留守学生多由祖辈抚养,祖辈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常对留守学生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5、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农村留守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学生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学生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有关资料显示,父母均在外的留守家庭是最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为留守子女对这些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的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如果这些(外)祖父母本身再因种种原因无力对这些(外)孙子女进行行为控制和有效教育,一些青少年极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发展的道路。二、促进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对策思考
“留守学生”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副产品,这个特殊群体将长期存在。留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更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家庭、学校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1、家庭对“留守学生”教育措施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能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
(1)改变父母同时外出务工方式,尽可能一人外出务工,留下一人在家照看孩子。  
(2)监护人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代理监护人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
(3)家长和监护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  
(4)当留守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代理监护人应及时帮助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  
(5)远方父母要和代理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2、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措施
学校要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留守学生的问题大多发生在寄居家庭:离开学校,感到孤独;离开老师,变得孤立无援;离开同伴,面对的是唠叨不停的代理监护人……这就是留守学生时常感到苦闷的事情。面对这一群体,学校怎么办?
(1)给予集体的温暖。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因此我们要创建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如学校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在留守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当留守学生取得成绩之后,学校向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虽然这是永远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2)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针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选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共同对“留守学生”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学校政教处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专题会议,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导。  
(3)重点突破。关注留守学生中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在留守学生这一群体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做好转化工作。  
(4)在学校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和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留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社会对“留守学生”教育措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对不良社会现象,诸如赌博等进行治理,对游戏室、网吧的营业活动进行规范,为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他可以是贫穷的,也可以是一个文盲,但他不能成为一个不“健康”的人。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学校应给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灿烂阳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09:29 , Processed in 0.02186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