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张惠英老师两次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的睿智与谦和。如果说第一次听她的作文教学如清泉滋润,那么这次的讲座《课堂,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则引发我对自已的语文课堂的理性思考。 张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她的讲座:一、课你备好了吗吗?课你背好了吗?二、课,我们该如何备?三、教案怎么写才更有价值?四、教案应该背下来吗?看似平常的几个问题,却引发出我对自己日常语文教学的思考。张老师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结合自己学校语文教研的管理,娓娓道来,既有事实的客观描绘,又有透过现象的理性思考,更多的是带给我们语文教学的新视角。我不禁跟随张老师的提问反观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课堂的失与得。 一、 语文应该教什么? 语文课教什么?概括起来无怪乎就是听说读写。当我们在忙忙碌碌但又徒劳无功的教学后,突然间反观自己的课堂,发现自己似乎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面面俱到,貌似热闹充实的课堂,学生却收效甚微。反思自己的课堂,不也有如此的繁华?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目标不清晰,将直接导致课堂的低效。确定好每节课教学的目标将是我提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 课堂上我留意唤醒学生思维的动力了吗? 平时也听过许多名师的课,包括张老师的课。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名师拿出来供观摩学习的课,总能看到课堂上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学环节,或训练扎实到位,或环节设计精妙,而这些课堂生成的亮点正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同样的文章,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亦步亦趋,缺乏设计,缺乏思考,缺乏激发学生思维的意识。我想,我们和名师的差别正是缺乏了在平凡中求新求异的关键一步,还有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有人说:认识是改变的开始,从现在开始提升自己的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应该不晚。 三、不能让语文教学“意义缺失” 写出这个题目,我在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意义缺失”的现象还是挺多的。很多时候,语文课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文本表面,对文本的挖掘过于肤浅。张老师说: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学生可以意识不到,但教师绝不能让意义缺失在自己身上。因为只有教师认识到了才能不着痕迹地引领学生“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也只有教师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向更高处攀登。 写到这里,内心充满了感恩与喜悦,感恩的是我有机会在名师的点拨下,来回看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自己的问题,今后做得更好;喜悦的是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那份畅快。回看自己语文教学那歪歪扭扭的脚印,是我在教学中目标不清、设计简单、备课肤浅的印迹。我努力地把文章的教学定位在积累语言,体悟感情上,却没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不足是缺乏透过文本看到背后深层含义的功力,而弥补不足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与名师为伍,阅读再阅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张凤霞老师的人生写照。虽然她已经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吐露芬芳,但是她却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前进。欣赏张老师的睿智,谦和,追求卓越,也深深感恩张老师的授课点拨。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帮我扫除了眼前的阴霾,激发起我前进的动力。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还远达不到名师的高度,但是我却愿意保持向上的姿态,走在不断成长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