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教师观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21:2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中职招生实行注册入学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管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差距,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很大难度。如何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成为广大中职教师研究的课题。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关键词:学生观;以人为本;教育观;创造过程
  一、充分认识学生的差距,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各色各样的人,性格也百人百性,没有绝对相同的,只能说是相近的。中职学校更是如此,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上都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个性特点及差异,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像工厂一样的“批量生产”,只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工”“雕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容易犯错误。正因为学生会犯错误,所以才需要教师的存在。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充分认识学生的差距,针对学生的差距,因材施教,是做好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保障。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的体现。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二、充分认识教育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树立以人为本、适合学生的教育观
  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它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实现的。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富有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也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及最终目标,与教育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从这一点来说,教育虽是外因,但不对学生教育是不行的。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套用一句老话来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无弃人也。”可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只要教育得法,适合学生,扬长避短,皆能成才。因此,我们要树立适合学生的教育观,坚决摈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
  2.树立教育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观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接触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心灵的接触,进而感染、影响被教育者心灵的过程,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碰撞;要研究学生内化的过程与规律;要研究方法,如何去启迪学生;要研究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生命历程,自己在教学中成长的过程、规律等。每个教师都应将教学视为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过程、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
  不同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对人才质量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
  在教育目的上,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有相当多的学生甚至家长认为,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也认为自己是教知识、教专业、教技能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的工作,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和养成,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传道”,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的人才。教师也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才能正确评价学生,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缺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 12:43:08 |只看该作者
正确的教师观十分重要,以身作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 20:00:40 |只看该作者
讲得很好,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地板
发表于 2016-12-1 23:36:34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5#
发表于 2016-12-2 20:51:41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我们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6#
发表于 2016-12-5 17:06:41 |只看该作者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是教育前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7#
发表于 2016-12-7 19:55:02 |只看该作者
不正的教师管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还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 孩子们会害怕每一个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6 04:18 , Processed in 0.02796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