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平阴四中 张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 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 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 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 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 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 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 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 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 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 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 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 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 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 大打折扣。 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 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 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心理环境,因为人 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 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 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 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 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 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 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和理性思 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 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细 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 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 的心理更加健康。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 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 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 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 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 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