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2vip2945 于 2017-8-31 04:27 编辑
听王敏勤教授的《高效和谐的教学原则和策略》有感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高城山小学周巧云 假期,我聆听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的《高效和谐的教学原则和策略》的专题报告之后,学习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谓收获颇丰,感触极深! 王敏勤教授的观点是:高效课堂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和谐教学的课堂模式为: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达标测试、课堂小结。根据学科的不同、课型的不同、授课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深浅不同,课堂模式可以渗透教师本人的思想。王教授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自主的;也只有学生真正的拥有学习的自主权的时候,学习才可能高效。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建构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他的观点里体现出了两点:一是每堂课要有既定的目标,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既定目;二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持续发展。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在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而忽略其在课标学段中的要求,忽略其在整体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王教授用一种很形象的“知识树”的模式来帮助教师建立知识网络,并以此打通知识与知识、能力与能力、情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这不正是我们目前教材教法中要求教师达到的吗?通读教材,熟悉课标,它并不只是要求教师会解答相关题型,做些学习笔记,而是要求教师“走进课本”、说教材,把这种知识树植根于头脑中,形成自我知识的网络,不仅要求教师对本册、本单元整体地位以及编排意图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对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相互性有一个整体把握。教师只有对整个学段的教材、整个学期的教材、对单元教材有系统的把握,从整体到部分的解读教材,构建知识树,对教材的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形成一张良性的、可循环的知识网络。 王教授的怎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整体构建、对教材整体贯通把握的必要性等等观点都深深吸引了我,就像在我前进的路上燃起了一盏指路灯,令我眼前一亮,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今后教学活动中,要科学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堂生活、认真改善课堂行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大胆尝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