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新懿《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生涯规划》有感
大连市一二二中学 孙丽娜
看到这样一个讲座的题目,顿时有种“高大上”的感觉,但也倍感空洞。但随着这位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督学,原清华附中校长的胡老师的侃侃而谈,这些感觉渐渐就没有了。大量的案例,事实资料,让我感受到这三个深奥的词语实际离我们的教学工作是那么的密不可分。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场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伟大变革。
核心素养的提出,能够引领教师课堂教学,让教师在厚重的书本和习题背后,在置生命而不顾的分数背后,看到了明确的让人成为人、以教育来成人的目标。目标在前,知识为我所有,知识助我成长,用教材教、高效率的教就有了清晰的方向。
以往我们总在追求和打造效率高的课堂,我们获得了有效教学的美誉,但本质上我们并不追问自己辛辛苦苦的有效教学是为了什么。我们越来越被每个极小知识点里层出不穷的可能的考试信息绑架,我们获取它,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如此。这种教育下,孩子们被培养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本领:应考能力出奇的高。但核心素养呢?做人的本质呢?比如我们有效的让学生十分正确的掌握了低碳生活的知识,但他的日常生活可能完全是反低碳的。我们有效的让学生知道人生而平等、生命至高无上、自由至高无上的道理,但现实中他们完全有可能对此不屑一顾。我们打造了众多高效率的课堂,但我们并不追问自己辛辛苦苦的高效教学本质上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分数吗?我们教学生知道并懂得低碳生活的准则,但显然教育的重心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觉、自主、自发的把这些准则应用于自己的全部生活之中,甚至能够影响身边的人。这就需要设计系列活动来实现这个目标。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把学生在学习结束后面对新的情境,能够运用所学的原理,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表述为素养。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精心选择某些特定的学科内容,还要精心设计相应的活动来实现内容要实现的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
至于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敢轻言,只希望如所说的那样,科学确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使学生梳理和规划眼前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提升他们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