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 一、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的涵义与表现 (一)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的涵义 现代教育家叶澜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执行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纳入科学和艺术境界,充分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风格。教育于他,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享受。”[3] 本文时代变迁中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是指,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时代变迁中的教育舵手之一,应不断加深自身的专业功底并在此基础上渗入时代变迁的因子,在千变万化的教育台前与幕后彰显的一种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是以科学的教育学理念、完整的学科专业结构、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等丰富的理论素养为基础,又能在时代变迁的教育环境下运筹帷幄。 (二)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的表现 高中政治教师的实践智慧不仅存在于教学现场中,而且也出现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实践智慧不是显性的存在,我们只能从某种程度上看到其行为表现或结果而无法见证其过程。它作为隐形的力量,以教师自身的能力为载体,主要从如下层面做出剖析。 1、深刻的洞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赵瑞情和范国睿曾这样表述智慧型教师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和反思以及灵活运用、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4]受其启发,根据高中政治课程三维目标和双重功能,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具备深刻的洞察能力与理解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能够全面审视教学实践过程中各环节的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关键点及其来龙去脉,并为解决问题发挥教学智慧提供线索。此外深刻的洞察力也是发挥教师智慧不可或缺的能力,是教师实践智慧实现的桥梁。高中政治课程的德智功能的实现主要表现在理解教材和学生上,把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理解融会贯通,课程有德智,学生也能德智具生具备。值得注意的是,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深刻的理解能力的前提,而深刻的理解能力又会加深洞察能力,师之洞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只有相互渗透和贯通发挥其综合效应才能尽显教师实践智慧。 2、敏锐的反思能力与批判能力 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学校同事交流合作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实践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发展自己,以此教学工作才能日渐臻熟。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还应具有敢于批判的精神,能够不断的对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不公正的教育制度提出建议和批判。“人文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人文批判的结果和延续,没有人文批判就没有创新。”[6]所以教师不仅应丰富知识树立自身批判精神,还应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循循善诱式地提问方式,明锐利用教学反馈,跟单穿热闹型和填鸭型课堂再见。时代变迁中,高中政治教师的实践智慧还需要教师们各具特色的批判能力给予支撑,这种批判能力对教师提出了两个时代性的新要求:一是具有针砭时弊的气魄,二是发现时弊的慧眼。一双能够发现自身教育工作短板和时代教育环境坏死点的慧眼是做教育界识时务者的前提,而敢于指出和发表批判之见则是教育弄潮创新之辈的责任。“人文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人文批判的结果和延续,没有人文批判就没有创新。”[6]教育创新,民族才有活力和动力。时代变迁中,呼吁教师紧随步伐不断丰富知识树立自身批判精神,同时也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循循善诱式地提问方式,明锐利用教学反馈,跟单穿热闹型和填鸭型课堂再见,为此教育和社会才能健康循坏。 3、有效的沟通、协调与执行能力 与学生沟通协调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交流沟通情感,处理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够创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能够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具有洞察问题、省思慎辩和沟通协调之后需克服各种困难的执行力,以谋求教育实践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缺失的表现 (一)缺乏教学实践反思能力 教学实践反思是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也是政治教师实践智慧养成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措施。当前,有部分政治教师,尤其是刚进校的年轻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意识淡薄、欠缺反思能力,这直接影响了他们教学实践反思的效果,并严重制约他们实践智慧的养成。其主要表现在,政治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必要的自我批判力、观察力、思考力,缺乏对自己所经历的教学事件和突发教学事件现场记录和课后深入反思的良好习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观点、新事物都普遍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大部分年轻教师参与到同事间、同行间对某一教学事件的反思时,很可能存在对教学实践反思内容不够关注,或对教学实践反思分析不够深入,或对教学实践反思意义不够重视等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时发现自己对教学内容存在困惑、出现差错、或造成后果时,又缺乏及时、积极、有效的处理能力与方法。当高中政治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意识淡薄和欠缺教学实践反思能力时,很难进行有效的、深入的教学实践反思。只有高中政治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反思意识、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反思能力,才能为自身在政治教学中实践智慧的培育与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缺乏教学实践自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高中政治教师基本上践行一样的教育教学观,完成相同的教育教学目标,遵循相同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相似的教育教学方式,使用相同版本的教材和教参,传授相同的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与环境制约下,一些政治教师对教学内容很少进行整合,把教材、教学参考书作为经典,不敢质疑教学的权威性,对新课程改革缺乏积极响应,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重视,对教学情境设计盲目跟随,缺乏自主创新,以分数多少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看成败。从而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严格遵照教材内容,过分迷信专家权威,照搬照抄所谓的经典案例,而缺乏对自己教学风格的认知与建构,缺乏对教学过程的个性化设计,缺乏对教学内容的自我解读,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培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理念中,最终导致了这类政治教师缺乏自主创新,他们不敢创新也不能创新。在这样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让他们成为实践智慧型教师,实在是不容易。因此,实践智慧于他们相距甚远。 (三)受传统教学的束缚 传统教学体制强调“知识本位”和“以教师为中心”,尤其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传递和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掌握。这种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这一教学体系更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严谨性、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使得整个政治教学变成了一种不断循环的简单机械性工作,教师严格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备课、组织教学、开展活动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可操作性。但在年复一年的简单操作与长期循环工作中,政治教师的日常教学习惯因这种便利、简单、可控的操作模式而慢慢地走向僵化、刻板与常态。政治教师在这种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僵化的工作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自身实践智慧的培养与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对政治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传授很到位,但却忽视了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这种简单循环的工作习惯不仅不能提升政治教师专业化水平而且还会影响政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从而严重阻碍政治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培育与养成,就更谈不上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 三、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缺失的对策 (一)提高政治教师教学实践反思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教师身上的一项成长的法宝。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个人面临的独特教学环境。教师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情境作为反思的主要对象,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知。政治教师实践反思就是在这种教学反思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理性思考、质疑、批判、评价,从而不断实现和推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生成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教师面对的是复杂多变而又丰富多彩的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教师以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总结的精神与品质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这些实践活动背后的指导理念、支持理论、策略假设进行积极、持续、细致、深入、自我调节性和自我生成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整个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阻碍、症结,并积极寻求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种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清除阻碍、破解症结。 (二)加强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中政治课程有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应,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吃透教材后,才有能力从单元顺序的调整和知识点的综合两个角度对教材整合,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材本身可能很难兼顾到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最近的时事政治而致使内容单薄或是有些材料过时落后,无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此教师应努力发现更好的材料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补充,这无疑对教师的创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应基于教材的前提下对其材料进行更新、补充,以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情况。高中政治课程本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因此,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也是对高中政治教师实践智慧提出的必要要求。 (三)教学当巧为智慧、与时俱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部分政治教师把课堂仅仅当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教学模式,但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师实践智慧(时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思维等各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渐行渐远,时代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智慧型教师),为此高中政治教师要以实现教法与学法统一的学思维方式为前提,通过不断锤炼课堂教学艺术以塑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新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由学习和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差异性。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堂将成为教师与学生生命得以充分尊重,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生提供了良好平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将在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与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不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在思想政治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塑造下,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时,思想政治课堂既不是教师权力绝对控制“一言堂”,也不是教师个人教学技艺施展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生命互动,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