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生政治学习兴趣的初探及教师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新一轮高考模式改革的推进,高中各门课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政治学科在常被人们认为是一门冷门的副科,尤其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在新高考制度改革,学生有了相对自主的选择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又会有多少学生会对政治学科感兴趣并选择它作为高考科目。本文就在新高考制度改革新的形势下,中学生对学习政治兴趣进行探究。并希望可为中学政治教师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对政治教学提供一些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 政治学习 高中 兴趣 一、 引言 关于现在新高考的改革,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包括政治、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科目,每一科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要根据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政治、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科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总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成绩高的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中。在这个《决定》中,政治科目表面上是不参加高考的,并不是所有中学生会自主选择政治科目。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认为政治学科是冷门学科,而且文科没有理科好找工作,所以在选择科目的时候会让学生选择理科科目。这就为中学政治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治教学中注重对中学生学习政治心理进行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 现行政治教学中高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的求知欲、好奇心、爱好等都是兴趣的体现。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是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养成,都是伴随着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但是学生在学习政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与成人在研究政治和学习政治时的心理活动不同的,并且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的心理活动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学生进行政治学习时的心理活动有着特有的规律及特点。所以在政治教学中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政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过程。 政治课程是中学一门重要的基础、人文课程,学习政治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社会的政治过程,认识政治发展规律,掌握政治经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对于弘扬祖国政治的优良传统,继承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种种原因,中学政治学习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连中学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的心理态度并不乐观。有些学生讨厌政治,更别谈好好学习政治了;有的虽然喜欢政治,但讨厌政治课,讨厌学习政治。现行高考制度,政治是要直接参与高考中,政治科目的成绩直接影响高考总成绩水平。所以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结果更为关注,将政治学习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其学习的间接兴趣较为明显。同时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重点关注高考的考点,而忽视政治的故事性与情境性,以至于整个政治教学相对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即使文科班的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大都不浓厚,这与中学政治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毕竟,中学生接收政治信息教师是主要的来源之一。现行中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是来自于高考的压迫,那么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对于政治科目的选择与学习是否会增加兴趣呢? 三、 新高考制度改革对政治学科的挑战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中,高考总成绩由文化课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成绩组成;文化课实行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门课150分; 高考不分文理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政治、地理等6门学业水平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的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在这种制度下高中生不再像之前文理科时进行捆绑式考试,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兴趣和特长,扬长避短发挥特长。这种改革表面上是政治学科是不参与高考的,同时有些家长认为理科好找工作,一般会让自己孩子选择理科科目。但是,一些高校在填报志愿时候会提出自己对科目成绩的要求,所以政治学科也是不能够忽视的。 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浙江省实行了“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教学组织“不同于现行的行政班教学,它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喜好来选择课程,并根据不同的授课教室制成各自不同的课程表,学生需要按照个人课程表安排的时间和教室去上课。‘选课走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就选修政治课来说,它由学生根据自己是否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是否选择政治学科作为高考科目来决定选修政治课的程度。只参加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同学与把政治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同学所选政治课是不同的。”这就说明了尽管一些高校对政治科目成绩等级有所要求,但是中学生政治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的高校,同时浙江实行的“选择走班”制,加大了政治教师的竞争力——学生对政治感兴趣的程度决定了一个班人数的多少。 新高考制度改革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刺激自身的专业的成长,增强自身教学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爆发出来。 四、 中学政治教师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下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政治间接兴趣较为明显,同时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往往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递减的趋势。同时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师生需要建立信任的关系。部分学生喜欢政治,但是不喜欢政治课,所以师生建立友好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第一步。师生建立信任关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会特备浓厚;反之,师生关系僵化,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任课教师和所教的学科引起倦怠和反感。 其次,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政治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教学氛围等。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内涵,丰富政治事实,还要丰富教学手段,挖掘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充分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心理特征。如,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选择政治作为高考科目,那么在讲授政治课时不仅要知识点和情境性相结合,而且还需要教师侃侃而谈、轻松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师的魅力一般都是在课堂上而展现出来的。 再次,教师要有积极情感、态度同时要有适当的威信。教师的心态、情感在教学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在政治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方能带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师生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得需要教师在学生中建立足够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教师的威信可以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敬而产生信任感,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就必须要有威信。同时教师威信使学生产生尊敬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语)在课堂适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会增加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 结语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虽然给政治学科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但也是一种挑战。是教师对自己的挑战,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到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如何脱离现行只求结果枯燥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本文就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将要面临的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在巨大的压力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贺承奎. 影响中学生政治学习的心理因素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马鹏飞. 新高考制度下的政治教学[J],考试周刊,2015年第19期 [3]于又西. 中学政治教学法[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8月 [4]匡双双. 新高考方案下政治教学的优化探究——以浙江省高考改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张兵武.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年第12期 [6]瞿梅.中学生政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吴越.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吴慧.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政治兴趣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于盈盈.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王枫.中学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