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改变孩子 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学生与我们交流的前提,“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石,同时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学生不仅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在“爱”的感召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呢? 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快一年了,教的这个班上发现有个孩子,并且还是个女孩子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刚开始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第一是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第二是爱惹事,自控力差。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行为。通过这孩子打架的行为,我查找资料,咨询其他老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解决不好的习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脾气,必须要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梦娇在学习上,数学、语文都是很不错的,关键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她谈心,与她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内向性格、乐于助人的同学跟她坐,给予她自制力和思想上的帮助;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给她多表现的机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她团结同学,去帮助同学,帮助一些后进生,给她安排一个学生帮助他赶上班级的队伍,从这刻起她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有时间就帮助同学学习,甚至还主动帮助其他组打扫卫生,进步非常的快,表现很好,我在班级表扬鼓励她,奖励小红花。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所以每一个班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听故事,讲故事,用耐心,爱心去教育去关爱,让孩子们在童年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