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7:1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地理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不仅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还将之列为最上位目标。本文首先阐明了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并从课堂内与课堂外两方面探讨了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  教育策略  初中生

一、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维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现代教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1]。教师应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进行地理教学,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才能得以持续。

(二)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不仅仅只是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也包括品德、体能、审美、感情等方面的充实与发展,而初中地理教学中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对地理教师由传统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转向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导向作用,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主动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在这基础之上,学生再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参与到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比如组织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校附近的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回收站、开展乡土地理调查,以增强学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实现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着“北斗星”的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

1.放手给学生自由空间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而学生只是充当着观众的角色,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出来的信息,背诵和记忆一些所谓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该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出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

2.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部分地理教师在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时,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即教学目标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一些教师的行为动词,例如经常使用“激发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等。那么,为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之后,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状态,所以陈述教学目标时应采用“学生认识到…”、“树立…的观念”、“学生能接受…的观点”、“意识到…”和“领悟到…”等体验性的词汇。

3.深入了解、尊重学生

    在现代教育中,要摒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需要更多地去了解、理解学生,对学生敞开心扉,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才能真正走向实践。

(二)提高教师素养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一个源点,其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个情感源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2]

1.教师要切实掌握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

    只有教师切实掌握了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显得自然而真诚,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生硬与无趣。因此,教师在熟记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的基础之上,还应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把新课标的枯燥无味的内容幻化为自身能够感知的体验。

2.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

    要对学生进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首要地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学生的情感认知现状和个体差异,也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的知识以懂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要加强对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加深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3.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准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中,教师要用愉悦的情绪情感、端正求实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去感染学生。

(三)穿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平[url=][/url][3]。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改往日教条式的教学方式,而应采用以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多种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而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真实、生动的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起重要作用。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对学生进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现在高中地理教材很多内容都是以案例的形式来呈现的。但是案例教学法中所采用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和生活性,要反映当下时代所存在的一些普遍的现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

3.讨论教学

讨论法的运用能使学生们相互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及方法,能够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和对问题的求知欲、钻研科学的精神以及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健康心理品质[4]。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和需求来体验和看待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达到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四)延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社会生活中

     [url=]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但同样不能缺少了社会生活体验。学生这一角色是[/url]相对于学校而言,但终究还是社会成员,是社会的一份子,所以,要把高中生的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

1.进行实地参观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组织学生到自然、社会中对真实的世界进行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参观法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感性知识,加强理论和实际联系,提高兴趣,发展能力,培养积极情感。例如,在学习“山脊、山谷”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判断山脊、山谷,体会地理知识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

2. 开展野外探究调查

对地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应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野外去。只有学生亲身体会与感知后,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野外调查,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与动机,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与合作意识。

结论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能使受教育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希望在往后的初中地理教育中,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有效的策略,希望以后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真正深入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孟祥凯.谈高中地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1.






[3]吴金财.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及其设计、实施与评价[J].地理教学,2012.14,28.


[4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4 11:54 , Processed in 0.0229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