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10:28: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名校长3a79 于 2015-9-22 10:36 编辑

        一种教育行为、一种教育现象反映着背后的教育理念,而教育理念又在无形中指导着教育实践、推动着教育改革。在社会要求教育实现革命性变革的时刻,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藩篱,重新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一、想起了“无招胜有招”

    从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习武之人特别讲究内功修为,只有内功练好了,每一招每一式才具有极大的威力,否则,便是无用的花拳绣腿。但是,这还不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以无招胜有招。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有些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今天仿东洋,明天仿西洋,把课堂气氛搞得异常活跃,检查一下教学效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无教书育人之实,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用“法”的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如果不注意提高自身的“内功修为”,而是一味的去追求“招式”,把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归结到“教学方法”的层面上,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会适得其反。临淄名校长庄世奎说得好:“法是第二位的。关键地是有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意识。最好的法是无法。”庄校长的话中不正暗含着“无招胜有招”的道理吗?庄校长所说的“无法”并不是真的没有法,这种“法”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法,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境界,让人感觉不到法的存在。只要教师练好了“内功”,不管什么教学方法,皆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二、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块绊脚石

    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年轻的妈妈指着清洁工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他们一样扫大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也用类似的方式“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的这种功利化倾向自古即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读书其实就是一块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知识分子只有靠科举跃上“龙门”,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的这种功利主义至今仍大有市场,制约着万千学子的发展。现代教育观强调学习对于生命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人格的完善、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增强而不是外在功利。从这一点来说,传统的学习目的观极大地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予以扬弃。我们既要鼓励学生追求远大职业理想的热情,又要进行当一个普通劳动者也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教育,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的社会效益,坚决反对教育的功力化倾向。

    三、孔子与创新教育

    中国的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度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就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忧患,那就是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劣根性遗传下来。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变法,从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到王安石变法被罢免,更至戊戌六君子人头落地,都因为顽固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和破坏以失败而告终。从此不难看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不允许有人出来“创新”,变革“祖宗之法”。然而,追溯其真正的思想根源,恐怕得从孔子谈起。

    孔子的思想有其精华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代精神不协调的一面。它的许多至理名言至今仍是我们的座右铭,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的看到,在孔子的学说中,我们很难领略到好奇、耽思、求索、创造的乐趣和激昂狂奋的个性张扬。而是一切知识仿佛都是现成的,只待我们去记取;一切社会秩序都已经是既定的,只待我们去尊奉。反映在他的学术和教育上,就形成了师古、泥古、重因袭守成,重文化传成,把人的思想限定在既成的典章制度、道统学说中。到后来,孔子被奉为圣人,儒家经典被定为至尊,特别是科举取士把它作为唯一的思想学说后,中国的读书人就很少再有自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更遑论创新精神了。

    逝者已矣,站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再去评论他的功过得失实无必要。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大趋势,孔子思想学说中得糟粕已成为我们推行创新教育的障碍。我们不得不从对孔子的痴迷与崇拜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从孔圣人头上神圣的光环的笼罩中解脱出来,站在历史与民族振兴的高度去深刻的反思,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四、减负“热”后的“冷”思考

    有段时间一度吵嚷的沸沸扬扬地减负话题已归于平淡。记得当时常谈的一个话题是学生减负,教师应该怎么办?一些媚俗者答曰:学生减负,教师应自我加压。这种回答在当时似乎颇受青睐。然而仔细想想全然不是那么回事。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学生如此,教师同样如此。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家访……大量的工作弄得教师疲于奔命,不堪重负,哪里还有心情、精力、时间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育改革呢?沉重的工作正在使大批教师成为教学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学生丛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了,教师更应从备课、作业堆中走出来,去搞一搞教研,去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去关心一下国家的教育改革……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实施素质教育阻力重重,但最大的阻力并非“硬件”不足,而是来自“软件”方面。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努力,真正从思想观念入手,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把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9-25 08:01:16 |只看该作者
谈得不错,你当校长太屈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20 22:35 , Processed in 0.0298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