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不疲倦地走在育德育人的道路上(胡兰)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5:55: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永不疲倦地走在育德育人的道路上

——《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今年暑假,学校给每位教师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黄佑生教授编著的《培养真正的人》。比起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等教育家,黄佑生这个名字让我感到更加亲切,因为黄教授亲自来我校进行过几次面对面的讲座、交流。于是,当我手捧这本书的时候,眼前立刻浮现出黄教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神情,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假日里,我端起一杯清香扑鼻的普洱茶,静下心来,满怀崇敬之情细细地品读了这本著作。

    这位年轻有为、声名远播的教授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这本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你在教育之路上前进的方向,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硕的教育智慧。下面就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           教育即人育,育人先育德。

育人要先育德,黄教授把培养学生的道德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和陶冶人,使人有完美人格和心灵,使人有良知和德行。学校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场所,更不是应试的机器,而是要把人培养成人,教育不等于知识和分数,而是成就真正的人。黄教授认为,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德育对于智育、体育、美育有着基础性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老师仍把智育摆在第一位,为了分数而放弃德育的责任,忽视道德这双隐形的翅膀,不断让学生获得知识,甚至为了知识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这样的做法也被很多人视为教育,但这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至少不是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充其量只能说是知识教育。如果把这样的教育也视为教育,那是对教育的亵渎。读完这本书,我细细琢磨,发现的确如此,作为一位教师,你多给学生上一堂知识课,多辅导学生做几个题目,可能学生就能在考试中多做出几个题目,多得几分,考得高分能让家长更满意,学生更开心,教师自己也更安心,这往往是显而易见的。而你给学生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显示出教育成果,甚至在整个小学、中学阶段都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教育的效果,人的很多品质往往都是多年后才能表现出来的。于是,很多老师对德育不够重视,不能坚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黄教授在书中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列举了许多事例,发人深省。面对一些不良的教育现状,他大声疾呼:“当老师,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能一味看重眼前的教育效果,不能因为德育一时半会儿难以有成效而忽略或放弃。相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学生有德,方能成人,也才会为人;学生无德,就无法成人,也就难以为人。”对此,我十分赞同。

二、           德育要从尊重开始,入心才能育德。

德育,从尊重开始。尊重,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德育,不是消灭孩子的天性,而是要顺从天性、尊重天性、发展天性,使孩子生动活泼、自动自觉地发展。“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常与学生心比心”、“以雪的方式灌溉”等等教育方式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再反思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泥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语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的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

反思我自己在日常教育中,要么是不厌其烦地催促,机敏地注视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使学生变得麻木和意志力的薄弱;要么就是通过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来督促,使学生的良心依附于外在的诱惑。我时常感到这种教育方式的苍白无力,并感到后怕,一旦形成这种外力的惯性,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就会弱化或丧失。我多么希望学生能自觉地照着他们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不是为了让自己的良好举动而受到别人的夸奖,而是凭着良心去办事。我想,一个孩子,当他的周围没有任何人监管,而是他自己善于扪心自问,让“自我”的声音在“人”的身上说话,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那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

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学生同我们一样,是独立的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平等的对待。而平等和尊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个性和天性,让他们最大可能地接受我们的教育,最大可能地挖掘潜能,实现最好的自我。

三、           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

卢梭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高尚的师德、师魂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学校德育的根基是师德,德育应从师德始。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自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拯救别人的灵魂,就必须得先拯救自己。

    教师要做到以身示范,就要做道德理想的践行者。其实,真正的“道德示范”就隐含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中。对于这一点,我自认为一直以来坚持得比较好,比如我想教育学生学会爱护环境卫生,我就会在看到每一片纸屑时轻轻捡起;我想让学生学会团结友爱,我自己就从与同事们友好相处做起;我想培养学生学会整理好课桌抽屉的好习惯,我就从每天收拾好自己的办公桌开始做起;我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我就会在阅读时间陪着他们一起沉浸于书的世界,或者在闲暇之余手捧一本书看得入神……我经常提醒自己,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这就更要求我要关注自身言行的细节,做好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可以效仿的道德榜样。

    夜色阑珊,我轻轻合上书本,那些充满人性的话语犹如醍醐灌顶,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读完此书,感觉自己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师生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我们身旁是发展中的一个个鲜活而丰满的生命,我们要携手一起走过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旅程。教师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得更高更远,用激情和智慧奉献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愿“立德树人”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和自觉行动,让我们永不疲倦地走在育德育人的道路上,都争当优秀的“人师”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8 22:21:17 |只看该作者
师生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6 00:02 , Processed in 0.0260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