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小学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3:06: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们有的老师觉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不好搞,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有的老师甚至有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在孤军奋战的感觉。

针对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调查深思:目前,我校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怎样?出现了那些问题?又当如何解决呢?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隔代教育现象

就目前我校来看,80%以上的学生属于农民工子女,他们随其父母来自外省市,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双双来沈打工,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子女大都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照料。这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抚养教育孩子的现象,我们称作隔代教育现象。从这种隔代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家长素质低下,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在我们对农民工家庭祖辈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中绝大多数不识字,只懂得简单的加减。少数家长曾读过几天书,但也识字不多。因此,他们对儿童的教育,除了用自身朴素的语言和勤劳的行为影响孩子之外,要想让他们辅导孩子的功课,全面、持之以恒地配合学校教育,担负起教育儿童的责任,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从物质、生活上满足儿童,而很少注意儿童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

2、家庭教育方式欠妥

由于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其教育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但是,就我们调查发现,农民工学生祖辈们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还存在不少欠妥的地方。

(1)家庭教育方式单一。有的农民工家庭祖辈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一味依照以往教育子女的经验,总是一味的批评儿童的不是或当儿童犯错时总是一味的打骂,而从不思考孩子犯错的原因,顾及儿童的自尊。而相反,有的老人则溺爱孩子,怕孩子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难以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过于迁就和溺爱,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赞赏孩子。

(2)家庭教育片面。有的农民工家庭祖辈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学业成绩最大,孩子的成绩好就有出息。因此,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而很少关注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

(3)家庭教育缺乏民主。在与农民工孩子祖辈们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教育孩子时一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不顾及孩子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在孩子对某一个问题谈到自己的观点时,他们一般都没有认真想想孩子的观点的合理性就予以否定。

(4)家庭教育缺乏对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农民工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对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儿童存在饭前不洗手、个人卫生脏差、爱吃零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习惯培养上,不少家长则更多的表现出有心无力。

3、家庭教育存在代沟

农民工家庭祖辈与儿童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绝大多数是文盲,在年龄和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都不一样。很多家长也极少注意主动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沟通,而儿童心里有什么事呢也都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因此,在农民工家庭祖辈与儿童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阻碍其交流沟通的深壑,我们称之为“代沟”。“代沟“的存在,阻碍了儿童与家长的交流,使得儿童在情感以及心理上由于缺乏关爱、沟通和正确引导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4、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由于年龄、文化、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家庭祖辈们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亲情缺失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使得农民工子女远离了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亲情的严重缺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1、亲情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影响了儿童对父母的信任与依恋,使得儿童对家庭亲情观念的认识日益淡薄。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刚断奶时父母就去广东打工了,这个小女孩第一声叫:“妈妈”只能冲着自己的姑姑叫。一转眼六年了,小女孩却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也从没有过感受过妈妈的爱。就在这一年,小女孩母亲从广东回老家待产,但由于生产时大出血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死亡。出殡的当晚,小女孩站在一旁看着棺材及忙碌的众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并直打哈欠。旁人问:“你知道妈妈去哪儿了吗?”小女孩:“他们说她死了。”旁人又问:“你难过吗?”小女孩:“不知道!”旁人再问:“平时想妈妈吗?”小女孩:“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也不得不令我们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

2、情感缺失引发心理问题

不少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遇到困难也不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差错也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开导。随着问题在儿童心里一点点积淀,天长日久就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内向、孤独、抑郁自卑、敏感、不善与人交往、情绪消极等。

3、影响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

据了解留守儿童大多处于5-14岁之间,是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性格、品行的形成上缺乏父母的影响,再加上长期的处于情感和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家校合作程度不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亲密合作,相互配合,对儿童的教育才能协调一致,事半功倍,从而起到教育的效果。然而,目前的现实却呈现出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孤力难支的尴尬。

二、解决策略或措施

针对我校农民工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来加以解决:

1、积极举办 “家长学校”

积极并认真举办 “家长学校”,有计划的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从而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拓宽渠道,增进家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拓宽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沟通的渠道,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全面交流沟通,全面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联系档案等。这样一来,当老师或学校有什么事或有事么需要家长配合的情况,家长与学校就能及时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当家长需要得到帮助时也能及时与老师或学校取得联系,得到帮助。

3、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

    学校要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建立档案,时时关注儿童的学习、情感以及心理状况,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发现儿童有情感或心理问题应及时有效的予以疏导教育。同时,建设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4、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访问制度

建立对“农民工子女”家庭访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对农民工子女作家庭访问,带去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同时还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农民工子女”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情感、心理状况,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5、加强农民工子女与父母的联系,让亲情时刻温暖孩子的心

    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联系,时时关心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给孩子以亲情的抚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6、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地方行政部门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心,加大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监督指导。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对有侵害未成年人健康或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坚决制止,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成长,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艰巨而富有意义,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开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崭新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8 14:00:07 |只看该作者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也有很多优秀的,教育出来的孩子很淳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12-27 15:50:30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非常到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3 06:12 , Processed in 0.02335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