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商河县龙桑寺镇李官庄小学    王伟

    小学三年级从识字教学进化到有阅读理解能力锻炼,这是一个在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孩子们仅知道怎样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意思,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去理解,这些还刚马马虎虎的去完成。现在又要去试着去理解全篇课文,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总结不好,更何况去理解内容,思考问题呢?这使我非常的头疼。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体问道:为什么把小兴安岭比作成“大花园”和“宝库”?就有一两个学生答道说因为那的花朵,因为那的资源丰富…这是几个聪明的孩子说出来的只是从字面上的理解,而其他同学却是鸦雀无声的愣着。有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买各种辅导书,孩子们就利用好这个机会,看着上面的答案,懒得去思考问题,“顺手牵羊”地把答案牵过来,使得学生越来越懒的不去思考,思维上达不到效果。

学生们这么懒惰的心理或许是从几方面造成的:一是老师要求不严格,孩子们随着年龄的成长,自己也有点“小心眼”,知道当着老师的面不敢做什么,背后却是抄袭。从一开始没有给他们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家长们的溺爱问题。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做不完作业,第二天就请假不来上学。虚报自己肚子疼之类的,家长也顺着他们的意思,有的是把作业忘在家里了……这些虚渺的谎言使孩子们已养成这么懒惰的习惯,这样就会完不成第二天的新课程。再加上有些家长们的漠不关心,还有好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们在家没人管着学习,纵使他们再怎么聪明也会有成绩下降的时候,也会有偷懒的时候。三是,升入三年级后又加入英语,科学,品社这些新课程,孩子们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思想上也会有影响,感觉到累。致使精神上感觉到比其他孩子少玩就不想学习了……

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来说还是有限的,多媒体教室,教学用具都有,可是没有几个老师能全部运用上。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去领导孩子们去直面的理解课文内容。若可以很好的利用,孩子们或许就可以很容易的获得相应的知识。去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喻意。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虽然在课堂上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这说明读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基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串讲串词方式代替学生读书的敝病。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但究竟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书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即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读”的遍数不少,但没有得到教师必要的点拨,没有形成启发性思维,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机械地接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书只有过程而没有效果或质量不高,使学生产生厌读,甚至不动口朗读,长此下去就挫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由此而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读的质量就成为语文教学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初读也就是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初步认识和感知,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或唤醒学生对已学过课文相关知识的回忆并使之兴趣化。初读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边读边感知语言的趣味和意义,在读中咬准字、词、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在读中了解主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当众朗读,教师可借此了解学生初步读课文的感知情况,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能把读的词语、句子感情地表达出来,说明学生理解不透,这时就需要教师趣味性的引导、点拨和释疑,给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由试读,想读,大胆读的心理适应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对语言整体感知的目的。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重点部份,让学生反复朗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适当地作些启发性提示,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划划、写写,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某些语言规律,提示和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和回答问题。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然后再读,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反复朗读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学生能理解的就充分地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解释的,教师引导性讲解,再课文朗读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在复读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重点上,集中在对语言文字表达意义的感悟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敏感性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与启发思考问题的能力。
    熟读是学习语文、理解掌握课文的科学有效的方法,熟读精思是中华民族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传统方法,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习经验的结晶,前人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很多。如苏东坡则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之说。朱自清先生则直接指出,通过读“把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因此,阅读教学在老师指导后让学生再反复读,老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引导和纠正错误,才能使学生阅读取得实效并深切体会文中的意思。
    精读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地读出重点,品出其中的味道,对于学生有感情朗读,也就是在学生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来,应多采用自由读的方式,在读中自然流露情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品味。
由此可知,学生通过自己初读,复读,熟读,精读过程之后,再读就能很快读出感情,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不管是要把教师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养,还是学生把课文中的真谛化为自己的知识,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读来完成,当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最后真正读懂了课文,就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喜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这个部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新课标的这一规定,说明“读”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搞好“读”的引导教学与辅导训练,这样,阅读教学中“读”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阅读教学才会真正“读”出效果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22 23:36 , Processed in 0.25115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