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学生,关注全体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5:1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我们忽视了教育的这一初衷,学校的德育现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课堂教学上,传统的“三中心”观念主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主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关注得太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把教学当作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只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忽略了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课堂显得机械刻板、沉闷单调,缺乏生命活力和乐趣。


2 、师生关系上,教师把学生当作一种监管对象,学生稍有“放纵”行为,教师便不给他好脸色看,不给他台阶下,轻则训斥,重则罚抄作业等,让他内心有所震撼。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与交流,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授受关系”。师生关系的疏离和单一化,造成了学生不思进取,对学校、教师、学习的冷漠态度,甚至有抵触、逆反的心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生命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3 、班级管理上,我们往往注重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生动活泼的管理方式,而靠班主任的威严征服、压倒学生。教师不去思考如何去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总是习惯于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所谓的班队活动仅限于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或者只是一些关于学习方面和纪律方面的说教,有的甚至干脆上语文或数学课,剥夺了学生的诸多需要,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以至产生厌学、恨学。


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把学习当作是学校、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有的学生便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象。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3 14:04 , Processed in 0.0172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