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践案例有效教学之小组合作学习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8:23: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困惑。“刚讲的内容一会就忘啦”。我们把这一现象基本上都归结到学生笨上了。我们仔细想想除了学生笨以外就没有点别的?难道只能是一遍一遍的给学生重复?在这里我所想到的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合作学习很早我就接触过但是一直没往心里去,感觉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呜呜泱泱,全是花架子。主要是我们没有深入的去研究。“春之雨”培训中我听了胡新懿教授的一次讲座,让我改变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这幅图就是胡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学习金字塔,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然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对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习,然后对学习 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做了一个统计。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阅读”,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声音、图片”,可以达到20%。
第四种,“示范”,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10月底有幸跟随俄校长外出学习,参观了几所学校,收获很大。回来后和俄校长商量决定在安城分校试行小组合作学习。接下来我就把关于合作学习的一些想法和实施情况从以下六个个方面简单的给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一下:
一、小组的组建
首先是小组的组建,我们把全班按照每组4-5人平均分成大约10个小组,小组之间都是按优、良、差相结合。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的:
1.将学生分层。第一步就是将学生分层。分层时要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情况将学生分为4个层次。这是我们二年级分组时老师制定的一个分组表格。成绩这一项每位任课老师都给学生一个A/B/C/D评价每项占1/4。性格分内向、外向。汇总后划分小组。
2.初步分组。第二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各组。分组时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
3.座次安排。第三步就是座次的安排座次安排和上周六王敏勤教授介绍的一样“T”型排列。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走形式。两个目的,一是交流确实方便。二是能够逐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4人小组时3号,4号面向黑板听课比较方便,同时4号对面是1号,3号对面是2号,这样也方便小组内的“一对一辅导”。5人小组的时候组长做中间,差生做两边,用王敏勤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小号坐中间,大号坐两边,好的能扩散,差的不污染。然后5号对2号,4号对3号,方便优秀生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的实施
1、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但它不是学生在课上无目标的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更多学习空间,教师少讲。因此教师在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没必要高大上,而是要切合学生实际,通俗易懂,并且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课堂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的运用。 
(2)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 
(3)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的乐趣。
    需要告诉学生的就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和第三个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的,没必要给他。
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就是操作环节了,怎样来完成学习目标?分几个环节来完成,那个环节需要老师讲,怎样讲?那个地方需要合作完成,怎样合作?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为了让老师有个明确的思路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要一个简案。有学习目标、有教学步骤并且表明那个地方需要小组合作。

这是我们学校庚老师上的一节《狮子和鹿》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清楚的标注出了那个环节需要小组合作。
3、精心设计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如果给的问题太大学生会无从下手。如果太具体,学生就会失去思考,把合作流于形式。因此合作任务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的需求来确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合作任务。
这是庚老师这节课中的一个合作环节,有明确的合作步骤。

这是《平行四边形》一课中的一个合作环节有具体的需要交流问题。
三、小组的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我们认为小组分工不能太复杂,关系太乱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但是组长是必须要明确的。
正组长:每组的1号同学。责任: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
    副组长:如有必要可设辅组长(一般由二号学生担任)。责任:主要负责本组纪律。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他人员暂时没有明确分工,至少到小组合作比较成熟以后根据任务再分配。
四、合作的流程
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作学习,一般都是从4号开始发言。目的能让大家有个思考的过程。如果1号先说,不管他说的对还是错根据“羊群效应”其他同学都会跟着他说,因为他就是小组内的权威。选择从4号开始说,3号可以根据4号的回答加以补充或者纠正。然后2号进行补充或纠正。最后1号再说已经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了,说的就会比较完整、系统。而且大家都有了一个思考的时间。有时间的话再4号开始循环重复。针对特殊的学生,大部分是课堂上不回答问题但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就比较放得开了。非常特殊的学生还有5人组,编到5号,还是4好开始发言,最后由5号重复发言。前边说了四遍了5号多少也能重复点。需要特别提醒的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技能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并且要掌握的。
1.学会倾听
要求听人发言要专心。
要求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
要求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2.学会发言。就是要学会说话,正确表达。
要求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要求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
要求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五、教师的作用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干什么?我们认为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并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放任学生自由想象。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更要体现教师的“导”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迅速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看哪些问题需要在全班再次讨论,哪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需要教师点拨。当发现有的小组思维不够集中,讨论的问题偏离主题时,应及时提醒学生收心,把他们引回正道,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对于小组合作结论给予正确的评价
六、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方面我们是采用捆绑式评价,把分加给每个小组,不是加给个人,原则上是1号回答问题加1分,2号回答加2分,同理4号回答就加4分,这样小组为了多加分就会努力的教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后进生的问题也能得到初步改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7-3-30 09:38:17 |只看该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无论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很大的益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12 01:27 , Processed in 0.0166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