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上好健康教育课程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9:23:4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hhhtyqqgydqzw 于 2013-9-22 09:25 编辑

       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能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方面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大面积转化问题、解决问题。  

       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的授课方式有着它的特殊性。不管是课堂形式还是课堂语言都与文化课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那么健康教育课该怎样上呢?怎样才是能上好一堂健康教育课呢? 通过与同事的探讨所得,结合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从本质上区分开健康教育课与文化课。     

       健康教育课的标准如何确定?能否继续沿用一般文化课程的标准?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健康教育课则不同,它不是文化课程,不以教文化知识为目的。若将此课程定位于文化课程,哪怕仅仅是普及性的,无疑也将会给学生增加新的学习负担。不过,健康教育课尽管不是文化课程,不主张直接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但并不是说健康教育课中就丝毫不要传授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不是以文化课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的,而是以经过处理了的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出现的,是始终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比如,以小学四年级的一堂心理活动课《多变的情绪》为例。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情绪”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按照学科课的思路,可能会讲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两极性等等。但是我却较好地处理了这一课。首先,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人有哪些情绪吗?结果四年级的小学生非常踊跃,说了很多:激动、愉快、愤怒、轻松、惊讶、嫉妒……然后我再通过游戏让一些同学即兴表演,其他同学猜表演的是哪一种情绪,即做到能正确识别情绪。第三步通过模拟几个典型情景,如爸妈吵架时,考试没考好时,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情绪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则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几条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找他人倾诉等等。整节课丝毫看不见抽象的“情绪”理论,但却让小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绪”。     

第二,在教学观念上要转变观念。  

       健康教育课不怎么受教师的欢迎,遇上这一课程,大多数老师都是能避则避,或是含糊带过,或是照书念念了事,更有的甚至是以学生自己看书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的健教课本上。第一课是我从哪里来时,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本来孩子都十分渴望知道自是从哪儿来的,对这一课很感兴趣。在老师上课之前就自己翻看了很多遍。上课时,孩子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于是纷纷举手发问。可是当孩子问到宝宝是从妈妈哪儿生出来的这个问题时,我一下就懵住了。该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又能说得过去呢。思索一下,回答:这个问题等你们长大一点才能明白。学生一下沉静下来了,这个答案他们不满意啊!有人在下面小声的说:是从妈妈肚子上割条口子放进去,再从那条口子拿出来的!于是全班好大一部份人都跟着说起来。老师也跟着就顺水推舟的默许了这个答案。这样一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等同于是0,反而还误导了学生,就失去了开设这一课的意义。之所以造成这种境况,完全是因为老师的观念没转变过来。只有我们老师首先改变这种陈旧保守的观念,才能让这门课程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第三,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变,要强调“活动”,重视“体验”。   

      “活动”和“体验”是健教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健康教育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的认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体验,增强其感受,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的目的。对于个体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课程。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兴趣的平台,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健康教育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图片、模型、实际操作练习,提高认识。 2、编写课本剧、游戏等活动形式,活跃学生学习生活。 3、走出课堂,从劳动实践、户外活动中体会到学习乐趣。 4、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另外,健康教育课还须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留足思考、体会和表达的空间,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大胆地说出来,把自己的体验、情感与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分享。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健康教育课要达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疏导,甚而自我渲泄等,最终达成“助人自助”,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吸放松疗法,排除杂念,稳定情绪;②什么也不想,全神贯注地投入行动;③孰视无睹,旁若无人,自我安慰(面对人多时);④转移注意力,暂时忘却等等。再如《当你面对自来同伴的影响和压力》一课,就可以给出一些好的建议,如:①遇事先想一想。如果抽了别人给的烟后果会怎么样?不抽又会怎么样?②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且尽量请对方也这样做;③用其他人做挡箭牌(如父母、老师),并且处理得幽默一点,可暂时帮助脱离为难的处境;④直接说“No!”;⑤采访父母或亲近的人,了解一下他们当年是怎样妥善处理的等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健康教育课提倡的是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在最后时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   

       总之,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怎样才能让自己拥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当然,要想使健教课达到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共同实践、共同探索。   

使用道具 举报

qpifpegna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1 20:50:47 |只看该作者

Luoyang, Henan, Cao Cao grave goods shovel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5:15 , Processed in 0.9555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