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47|回复: 1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名家对比找差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2:17:4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今年六月,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商河县三名工程---名班主任的培训与学习,使我认识了孙蒲远、高金英、郑丹娜、迟希新、陈镇虎、林崇德、窦桂梅等教育专家。在专家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意识到了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们如同一座座高山,每座山的顶峰,都能看到一番不同的美丽风景。
    一、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博大。
    孙老师说:”老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而且我觉得,这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我感受到了孙老师是多么爱自己的职业,她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多么的自豪!这自豪、自信,源于他对每个孩子的爱。反观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缺少的恰恰是对孩子们的爱不够深,不够广,不够细……
    二、高金英老师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使我认识到了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高老师说:”人格是动力,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现代师德必须强调独立自善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性。“高老师说,班主任工作中要有人情味。实际上是用对学生的爱来塑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自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郑丹娜老师的《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是多么的重要。
    与学生心灵的交流,郑丹娜老师不愧为专家。她讲到,首先要学会倾听,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而理解孩子的心声,最终才能培育孩子达到预期的”心灵“。反观自己,却缺少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
    四、迟希新教授的《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理念——多媒体视角》展现给我的是新形势下的主题班会新理念。
    迟教授能把主题班会召开的如此成功,离不开他的积极思考和创新意识。反观自己召开的主题班会,有没有深入地思考过?有没有创新过?有没有分析研究过?有没有总结反思过?这就是与专家的差距呀!
    五、陈镇虎老师的《主题活动——班级德育的阵地,学生成长的沃土》使我对班级德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陈老师从”人本“和”人权“的理论,以及”班主任是学生人生导师“这三个方面说明主题教育活动是班级德育的阵地,而其中”冰山“的比喻更是形象的诠释了德育的重要性。通过他对教育活动的详细解读以及详实丰富案例的分析,使我对主题活动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了。
    六、林崇德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我知道了”心理健康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等。作为一名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更是重中之重。而自己,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通过林老师的这堂课,我对心理健康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明确的努力方向。
    七、窦桂梅老师的《激情与思想——教师永远的追求》使我深受感动。
    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她那永远的追求精神。她”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一步一步,奋力前进,才有了她今天的硕果累累。在她追求的背后,是对教育的无限激情。这种激情使她始终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当作艺术去追求。反观自己,自己的热情与追求,不过是”三分钟的热度“,热度过后,依旧是平庸。专家的成就,是用她一生的时间去证明,而非一时的热血来潮。
    八、与名师相比找差距。
    首先,以上各位专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坚持崇高的职业理想,能为理想奋斗终生。而我却往往只将工作视为职业。自己的目光短浅至极,自己的理想,物质至极。其次,他们都善于学习,精于反思与总结。他们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我的时间又都用在了哪里?这些年,我都干了些什么?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更何况,与专家相比,何止千里!再次,与名师们相比,我容易改变自己既定的理想。参加工作之时,我也有理想,但我没有潜下心来研究学问与课堂教学,急功近利,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名师就是名师,此番学习,受益匪浅!感谢上级领导给我这学习的机会,感谢中国教师视频网给我们这样好的一个学习平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与珍惜!
宋佳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1#
发表于 2017-5-1 14:38:04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0#
发表于 2017-5-1 14:37:47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9#
发表于 2017-5-1 14:37:29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8#
发表于 2017-5-1 14:36:52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7#
发表于 2017-5-1 14:36:32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6#
发表于 2017-5-1 14:36:16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5#
发表于 2017-5-1 14:35:33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4#
发表于 2017-5-1 14:35:15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3#
发表于 2017-5-1 14:34:57 |只看该作者
有些浮夸躁动,我也就失去了初为人师时的激情与理想,变得平庸起来。因此,理想变得模糊而遥远。最后,与名师相比,我缺少名师的大视野大境界。光知道上课,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要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只注重”听话“”100分“,而不是从人才学、心理学、思维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去看学生的表现,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因材施教。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视野、大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7-15 16:15 , Processed in 0.0324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