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中国教育视频网视频有感 --------让每朵花都散发芬芳 商河县白桥中学 王付爱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校园中的体罚现象已逐渐销声匿迹,但随之而来的心罚则呈上升趋势。有些老师对班里学习困难的学生,即所谓的差生,采取心罚的方式。这种心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特别是差生,不能只看他差的方面,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积极引导他们,做他们前进路上的指路人。 关于差生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 、班内实行 ABC型小组模式(A代表班内上游学生,B代表班内中游学生,C代表下游学生)。 传统的小组学习模式,以随意合作为主,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调性,成绩好的学生收益较多,成绩差的学生收获甚少,甚至他们只充当参与的个体。而 ABC型小组模式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它的划分原则是:每一名上游学生相应带动一名下游生,而每一名中游学生配合上游学生,督促下游学生,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在小组学习中,小组内每一名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每一名学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并且注重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制约性,这样不仅能够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使每一名学生在合作中都得到发展,达到了优、差生均衡训练的目的。 二、在班级管理中因材适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差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存在厌学情绪,他们对同学、老师或班内活动持有冷漠态度,与同学关系疏远,与老师不交流,班内活动不参与。但仔细观察,这些同学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班级管理中我因材适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差生参与班级管理。例如:班里李玉同学擅长唱歌,我选举他为文艺委员;杨超同学善于交际,处事果断,我选举他为班长;张强同学是公认的电脑迷,我选举他为班内多媒体管理员…这样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有自己的合适位置,他们感受到满级就是家,班级就是兄弟姐妹大团结。 三、用爱心点燃差生智慧的火花。 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尊重学生人格的火把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让差生的求知欲成燎原之势,散发出力量与光芒。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班里的差生,我经常有意识的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心声;在课堂上,面对班里的差生我总是把机会均等的分享给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回答、敢于回答,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送去真诚的赞扬。爱心与耐心是开启差生心灵的钥匙,班里的王雨同学成绩差、作业书写潦草,面对他每一次潦草的作业,我不是无情的撕掉,而是重复的写下了这样的话:下一次你能写好,是吗?没想到一个细微重复的举动,一段时间后换来的是王雨同学的巨大进步:他书写认真了、成绩进步了,而且还偷偷的在作业本上夹了一个纸条:老师,谢谢你的关注,正是你的鼓励与信任我才有了进步。看着他质朴的语言,我感动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进心,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没有理由去打击、讽刺那些所谓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我们拥有爱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我们的学生定会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差生时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它是人类无限多样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拥有爱心与耐心,变“心罚”为“方法”,这些脆弱娇嫩的花儿定会烂漫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