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8:41: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而不仅仅拘泥于学校文化。校园资源再丰富也无法与社会资源相比较,没有哪一所学校敢说仅仅在自己的校园里就可以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士,往往是在社会中经受磨砺而成。从这个角度说,好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单凭一所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教育文化在社会中已经存在,只是需要有更多正向的引领,和对教育的积极关照。作为政府部门在规划教育设施的过程,甚至各项文化设施的时候,都要有教育意义的考量。一条街道,一张座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整个社会中的成人都负担起育人的责任,在儿童面前成为行为的榜样,那么这种文化就会成为最好的教育力量。民国期间,众多的教育家从启蒙民智开始,推行教育改革。梁簌溟的乡村建设,陶行知的小先生运动,以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都与社会紧密相连,从民众那里汲取智慧,然后,促就整个社会的进步。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社会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的肥沃土壤。

今天的教育需要有更多力量予以支持和关注。教育必须从乌托邦的境地回归到社会现实,承认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育行为。学校当前的结构方式和内容设置,存在一厢情愿地完美情结,却往往忽略了作为个体的人内在成长的真实。即使有的学校试着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却始终处在磕磕绊绊的境地,在希望与失望中纠结与徘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和谐节奏?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始终把教育单纯当做教育来面对,将教育与社会隔离,以为学校里学,将来社会中实践就会造就合格的人才。殊不知,在学校长达多年的学习中,已经将生而就有的诸多潜质消磨殆尽。更为糟糕的是,社会所谓的关注是跟着学校要求而来的,一定程度上社会的要求成为学校教育缺钙的帮凶。今天的教育需要从自身发生价值的转向,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予以足够的认同和支持。将学校教育拓展成为更广博意义上的教育,需要整个社会为之努力。

不可否认在物质日益发达的今天,人的品质、精神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匮乏危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说明教育培养的尴尬境地。如果对未来的社会负责,我们应该看看身边刚刚成人的青年是怎样的状态,由此,判定我们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当年,美国针对中国青少年的计划,已经初露端倪。我们的年轻人缺乏信仰,没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体质出现了问题,容易激进……除了科技发达,信息化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我们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有没有坚定的培养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是落到了学生的心里。仅仅用德育活动和德育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趋势,而那些空洞的素质论调更无法真正落地生根。当前教育的大问题是通过机制来解决人的问题,并由此实现社会的整体净化。目标容易设定,而真要产生影响必须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整体觉醒。通过怎样的机制来让社会让教师群体实现对教育担当,应该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当前政府、家长应该是最主要的社会教育力量。政府承担着服务、引导、协调、共建的教育作用,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如何用机制和资金来优化提升教育品质,要考量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引领公民对教育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而作为家长,作为在校学生的监护人,有权力和义务监督学校的运行,支持学校的工作,并积极实现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如果一味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那么学校最终无法实现理想的教育。毕竟,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与社会绝缘,就如一条条鱼儿在水中生存,如果没有好的水,哪来健康的鱼?当我们致力于给鱼儿喂食各种营养的时候,必须要考量水的品质,必须要致力于让水有利于鱼的生长。

最理想的状态,是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教育文化,每一位公民都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每一所学校成为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先行者。不能不一再重申这样的观点——关注孩子就是关注社会的未来,当教育成为人人心中的一片绿洲,我们的社会才实现了绿色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10:37 , Processed in 0.0265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