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山花烂漫时——听特级教师于漪讲座有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的名言,也是她60多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于老师,依然精神矍铄,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令在场的许多老师都哭了。是的,当于漪老师谈到,在她病危的时候,她的一个学生在心里默默地说:“老天,我愿意用十年的生命来换,请您让于老师好起来吧!”这是怎样的一种师生之情?它超越了爱情,超越了亲情,成为了人世间最神圣、最真挚的情感。 用于漪老师的话说,教师的工作是以人育人的工作,要想把学生教好,必须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感染学生,因此,于漪老师总是在不断地学习着。认真去解读文本,弄不懂的问题去查找资料,课堂上激情飞扬的神采,灯光下伏案批改学生的作业……这些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她深爱着学生,她痴迷于语文教学,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于老才思泉涌、话语如流,无一不显示着大师丰厚的积淀和人格魅力。感慨于大师的博学儒雅,敬重大师的崇高人格,“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的话语似铮铮告诫、字字珠玑,镶嵌进我们每一个听者的思想深处。 一、时代造就了大师 大师引领着一个语文时代 身在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于漪老师,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学者与大师的水准,她对当代教师的影响,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是一言难尽的。于老师随口引用《论语》《庄子》等古典作品的名句尤让我感喟万千。做好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她的文化积淀是我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84岁高龄的于漪老师,却从未放慢过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执着的追求,她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一位领军人物。巨星照耀教坛,引后辈共前行。于老师像一座丰碑,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 二、学习大师崇高的道德风范 以心灵培育心灵 于漪老师的高尚师德表现在对学生的由衷爱上。她指出: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品”,要把他们教会,必须精心雕琢。为了教育一个个“特别生”,她想尽办法;因为一句不经意的“恶语”,她真诚道歉;为了所教的100余个孩子,她顾不上自己的骨肉。沐浴在师爱中的学生学会的理解感恩,当于老师身患重病时才有那么多的学生为她祈福祝愿,当于老师讲到一个学生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得老师的健康时,在场的许多老师潸然泪下。大家被这超越亲情的师生情所深深震撼!我们不觉感慨,一次次与生命终点的擦肩而过,是上天对于老师的眷顾,中国语文界需要这样的楷模,学生需要这样的教师,大师的风范和师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大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致力于学生发展 于漪老师不仅是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还是大家公认的语文教育艺术家。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于漪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让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揣摩课文的优美字词和关键语句,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于漪极富激情的教学艺术,奠定了她作为语文教学界一代情感派大师的地位。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自己的语文教学从实践提升到理论。我想从她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如何当好教师的某些基本素质——要善于学习,要学会观察,要努力研究。事实上,如果我们能象于漪老师那样不懈探索、不断再学习,我们也就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大师因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执着努力而形成一座高峰,不敢期盼做高峰底座的那片高原,只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去做高原上的一棵小草,在“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精神的影响下做一个让学生信赖的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