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 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改变课堂评价主体,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教改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关注教师怎样教,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使教师尽快走上专业成长之路,必须大力加强随堂课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注重考察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意并做到面向全体等等。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2)教学是否做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3)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 以课堂为阵地,引领教师不断成长。 课堂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多方位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 集体备课,取众人之长。 集体备课是教研组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在此活动过程中,大家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和看法,进行思维互动,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与讨论,大家协作攻关,共同完成备课任务。备课后,集众家之长的教案付诸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再围绕着教学过程进一步研讨,不仅发挥了集体智慧,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 跟踪听课,避一家之短。 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加以改正。为帮助教师更快地成长和发展,跟踪听课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反复听课、评课的过程,是不断找出问题加以改进的过程,是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在课改路上孜孜探索的过程。教师会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课过程中取长补短,使教学理念得以提升,专业技能得到提高。我校在课改以来,针对青年教师开展连续不断的跟踪听课活动,在活动中已有部分教师逐步成长起来。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学校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结对子、一帮一 。 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是发展性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更新理念,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目标。我校近几年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点滴成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发展性教育理念,在打造特色学校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