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6节——“探索规律”的第1课时。从学习内容上说,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表示能力。从学生学情来讲,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现代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学生应用电脑水平有所提高,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与以往相比也均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规律问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了良好的契机。
二、教学任务分析
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 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安排如下的教学过程:首先特意设计师生对话,为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提供一个有趣的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生活中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本章学习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知识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最后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本课的学习。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由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和验证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用语言、符号、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的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日历中横向相邻三个日期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什么? 2.日历中竖向相邻三个日期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什么 3.对角线上的三个日期数呢?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日历图彩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使用计算器通过计算找出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 2.这个关系在任何一个月的日历中也成立吗? 3.如果用a表示中间数,填出框中另外8个数,并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 4.从日历中任意框出3×3九个数之和为153,请问这九个日期分别是几号? 5.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和H形,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组内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答疑点拨 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代表发言,展示规律动,并总结探究规律的步骤。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智力比拼 1.仔细观察,按规律填空: (1)1,-2,3,-4,___. (2)2,__,6,8,___. (3)1,4,7,10,___. (4)0,3,8,15,24,__. 2.思维诊断 (1)在日历中能竖向圈出3个和为60的日期. ( ) (2)在日历中横向能圈出7个和为60的日期. ( ) (3)1,3,5,7,9,…中第10个数是21. ( ) (4)一组数2,4,6,8…中第n个数为2n. ( ) 3.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答题 竞赛试题: ————————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 19 | 21 | 23 | 25 | 27 | 29 | 31 | 33 | 35 | 37 | 39 |
(1).设中间数为a,十字框中五个数之和为____. (2).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五个数,五数之和能等于2012吗?能等于2015吗? 3.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呢? 4.教材99页1题(1) n张餐桌可坐_______人 第六环节:反思总结,教师寄语 总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1.完成好课中的习题,学生分层次完成 2.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游戏,游戏规则体现数学规律 3.预习下节课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