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强烈的责任心、爱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平阴县少岱小学 石允平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大人们百依百顺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普遍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她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孤独、不合群、依赖、任性、娇惯、自理能力差、好表现、听不得批评、责任感不强、稍遇挫折就难以承受等缺陷。为此,我把爱心、责任心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核心。 一、注重良好习惯地培养 有一位哲人说过:“培养了习惯,就培养了性格,而培养了性格,最终也就培养了命运。”习惯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一个好的班级要所有成员遵守学校的各种行为规范,就要有铁的纪律。工作中,我们可以除了安排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自行制定了其他方面的规范。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所遵循。每天的早读,每天的值日,以及每天的午间读书等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对做的差的同学也及时提醒。每周末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自评,互评,使他们在评比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自觉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在不断改进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直到同学们能够很自觉地完成,用不着老师督促。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学生的生理、成长环境、已形成的心理基础、知识接受水平等各自有别。如有的学生写字认真工整,而有的学生就粗心潦草。针对写字粗心潦草的学生,我在教育时结合生活中由于写字不认真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对他讲清写字粗心潦草的危害,使他有所触动,通过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二、注重对后进生的管理
每个班级都会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都会有对自我要求不严格而导致纪律表现不佳的学生。我想两者是不可以等同的,因此要区别对待。
首先,要有耐心。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应该有耐心,对自我要求不严格的同学也要有耐心。我们班有个男生,她特别爱出风头,常常老师一出题,他就会大声的说出答案,从来不管别人的。我用眼神制止过多次,但还是控制不住。我并没有因此而火冒三丈,而是耐心的跟他交流,分析这样做的弊端,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什么影响,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帮助他逐步地改掉这个毛病,他欣然地接受了。还有一名男生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平时的作业从来没有自己完成过,经常要老师督促才能完成,于是,我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且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我还一遍遍地找该生谈心,并且帮助他制定学习的计划,确定了学习目标,开始时,专门派人监督他课内外作业,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进步非常快,做作业也主动多了,事实证明效果很不错。
其次,要有平常心。有句谚语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班主任一定要抱着平常心来对待。因为他们主观上也是想好好表现,只是自控能力差些而已。如果一味的看低他们,只能是让他们彻底的丧失自尊与自信,从而破罐子破摔了。
最后,还要细心。我们班级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哪个科目不好,哪个科目有优势,是答题技巧不够,还是做题马虎,我全都心中有数。因此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都会诧异于老师对他们情况的掌握如此之全面和细致。这也便于帮助他们切实的制定计划以迎头赶上。另外在某一科的学习中取得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的时候我也都及时的予以肯定和鼓励。
三、注重学生的群体意识的培养 让每一位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并要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与辱直接与自己息息相关。要把班集体营造成一个充满信心、富有理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大家庭。我认为班队会、集体活动、公益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渠道。比如:我曾经多次利用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歌咏会、期中考试等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确定后段时间的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学习目标。启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的同学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断地鼓励他们要多参与集体活动,展现自我,为集体争光,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有很强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班主任传播了爱心、责任心的种子,班级就有了温馨,就有了核心。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的温馨班集体就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