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教育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10:35:2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PW5706357 于 2016-10-31 10:37 编辑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教育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无为而治: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古代思想家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管理也是我工作中所追求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

     在我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自认为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认真的态度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比无论多少次的空洞说教都有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教室里的卫生我养成了“弯弯腰”的习惯。每次上课前,我看到教室里的小纸屑,总是习惯性地弯弯腰。第一次在教室里弯弯腰后,我当时发现那位桌子旁边有纸屑的学生在被我捡了之后很诧异而且红了脸。我想她肯定在我的不经意的举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换作一顿批评,那或许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开始弯弯腰了,教室里的卫生工作自然进步了不少。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从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培养学生的自信乐观是无为教育的基础。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如此,提高觉悟也必须有真切的体验。学生必须通过行为体验,方能感悟人生。所以,有的教师说:“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有效途径”,这是很有道理的。体验成功,实施“我行教育”,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有失败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一度沮丧,缺乏自信,没有勇气面对困难,这时教师宽容的态度、亲切的鼓励,将会重扬学生自信的风帆。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

     有时候,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教师的“无为”正是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无为思想”,其核心正是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而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可现在的教育实际中,班主任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现象。心理学告诉我们,督促是学生丧失动力的主要原因,在班主任长期的督促与竭力负责下,学生的内部动力难以发展,事实中在学校被督促的人一般是“差生”。

     小学生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错误中不断获取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在无形无象,但有声有色的无为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那么在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无为管理的工作理念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教几年中,新接的班级中总是在我讲解题目时不认真听讲,结果其他学生都订正好的时候他却订正不出来了。为了让他更好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讲完题目我就把他叫上来,坐在我的旁边订正,我告诉他允许翻书,不过订正的时候不能再看。几次下来,我发现他的作业准确率高了,他背书的速度也快了。没有批评,没有责备,学生不仅改正了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还找到了取得优异成绩的好方法。

      这不正是“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

      让学生能主动接受教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有时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一个同学自幼学习书法,练得一手好字,她告诉我她每次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字,学生都会欣赏起她优美的书法。她的字,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由于敬佩,在学校中学生模仿老师的字,文如其师,字如其师的现象相当普遍。“字”令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无为”教育艺术的魅力。教育意识在“有”“无”之间的转换。最有教育艺术的是,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

      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自我。学生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班主任支持、指导、协调学生的工作,激发学生的智慧。搜集集体智慧,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班主任摆脱日常事务,纵观班级,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而“无为”教育艺术所具有的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难道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往吗?“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应该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6-10-31 16:56:38 |只看该作者
看似无为,其实包含着老师更多的心血和智慧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6-10-31 15:37:10 |只看该作者
自主管理是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板凳
发表于 2016-10-31 15:35:04 |只看该作者
无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自主管理,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6-10-31 10:40:02 |只看该作者
教育过程中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8:15 , Processed in 0.02723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