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18:39:0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ay5u319 于 2016-11-24 13:10 编辑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所
以大部分学生家长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爷爷、
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将其放在家中而外出打工,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很多家长为了能多挣钱,把自己的孩子留给文化比自己还差甚至几乎没有文化的长辈,这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比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高,而农村教育恰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结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勤奋程度。在城市中,有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帮助孩子补习功课,而在农村,父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不仅没有能力帮自己的孩子补习功课,在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方面也是少之又少,这样孩子学习中不会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的指导,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最终由于成绩不理想而辍学。
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繁多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第二,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第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3,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质量,似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近年来,更是严重滑坡。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曾说:“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约为50%,重点高校仅为30%。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多集中流向了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用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话来说,“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高考录取率迅速攀升的今天,一方面是知名大学的校园越来越美丽,教学楼、宿舍楼日渐增多,而其中的农村孩子身影却正在日益减少。更有甚者,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农村学生担心上完大学也很难找到好工作,被迫选择外出打工。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村师资力量太薄弱,教育观念太陈旧,教学方式太落后,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都不能顺应大时代的大转型和大变革,农村教师的教育敏感力相对弱点,一时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找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义务教育道德和超义务道德,在具体的道德性行动中,难以发扬新人文精神,难以进行教学方式变革,难以进行教学转型和策略研究。相反,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师更多地面临着家长对自身权益和对学生权益前所未有的关注压力。农村教育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另外,中国目前还在重视点的改革,没有面的改革,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中小学孩子不愿读书,大学毕业的孩子不愿到乡村工作,大家都在这个圈内按惯习工作。更在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大环境中,老师们很难做到争福于教,道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滑坡。这些都致约着老师的发展,老师难发展,学生就更难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又不十分科学健全,以致农村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成为人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4,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5,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只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其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并出现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
  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这使教育严重的脱节。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也导致学生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他们的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能力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缀学,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了。在缺乏约束下,学生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父母的行为也对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6-12-7 18:03:58 |只看该作者
嗯,说的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7#
发表于 2016-12-7 18:00:04 |只看该作者
农村教育   真的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漏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6#
发表于 2016-12-6 22:38:03 |只看该作者
农村地区缺乏教学设备,更是缺乏学习氛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5#
发表于 2016-12-6 21:04:44 |只看该作者
农村教育不容忽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地板
发表于 2016-11-30 10:22:24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家长的影子,我说:老师是孩子精神世界中的第一个火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学识、人品不仅是自己的准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以人格来培养人品,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3 20:44:08 |只看该作者
农村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3 18:40:08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23:04 , Processed in 0.0318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