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平阴实验小学 张红)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09:27:4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长征精神放光芒

平阴县实验小学  张红

舞蹈《闪闪的红星》

师: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1934年10月,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跟随毛主席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他们历经11个省,于1936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80周年,为了铭记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就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召开班会。(齐读《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长征精神放光芒,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一篇章:长征精神放光芒,红军不怕远征难

A:拨开历史的硝烟

B:回眸艰难的征程


A:我们看到这样一支队伍


B:!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过去了


A!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过去了

B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过去了

A:万里长征万代红, 红军个个是英雄。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对于长征,你知道哪些呢?


项瑞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故事《丰碑》

项瑞宇: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A:是啊,但这个军需处长仅是长征路上万千红军战士的一个代表,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长征精神就是屹立不倒的丰碑。

视频《飞夺泸定桥》

A: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A:正是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B对,外国人曾评价长征是无可匹敌的伟大史诗,长征历经万千磨难,毛泽东主席也写下了《长征》一诗。

A请听诗朗诵《长征》

:毛主席在《长征》一诗中把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艰险比作走泥丸,充分体现了红军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团结奋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正是长征精神。一起来读。(齐读: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团结奋战、勇往直前

师:尽管长征过去了很多年,但长征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传承着、发扬着,在各行各业放射光芒。

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长征精神放光芒,百花齐放春满园

第二篇章:长征精神放光芒,百花齐放春满园

C: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长征。

D走好新征程,更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C: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D: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长征精神在各行各业中的体现。

C:同学们交流的真认真!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D:是啊,航天员杨利伟说:“在一个团队里面每个人都有分工,有时候荣誉就是这样的,是千万人的牺牲才能成功。”哪个小组还想说?

C:余旭用生命传承着长征精神。其实平凡的岗位也不缺少长征精神,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也体现着长征精神呢?

C是啊,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我们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新长征突击手。

   请听快板《英雄赞歌》

D:是啊,中华少年有志气,新的华章我写起。作为实小的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在心中高喊我能行(齐)!作为新时期的好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篇章——《长征精神放光芒,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第三篇章 长征精神放光芒, 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E:我们的先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F: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E: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F同学们在各种活动中都学习了长征精神,下面让我们来聆听一位老战士对我们新时期少年的寄托。《视频》

E:这位老红军就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诠释,让我们牢记他的叮嘱,传承长征精神,践行学校“我能行”精神。

F请同学们把自己践行长征精神的做法写在红星卡上

E1分钟后)写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的大五角星边上。

(写、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E:这一颗颗红星就是我们践行长征精神的决心

F:让长征精神伴随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永放光芒。

  师:同学们长征所闪耀的光芒已80年了,这种光芒还将继续闪闪发光,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团结合作、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2:34 , Processed in 0.0162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