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郑学志老师《与学生家长“过招”》有感
大连金普新区大魏家中心小学 李晓楠
家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空间延伸,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十分重视家长工作的。由于教师与家长文化水平、行为习惯、个人性格、自身修养等有很大差异,所以家长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做家长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把握尺度,使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有幸观看了郑学志老师《与学生家长“过招”》讲座,当我们还会为家长的不理解而烦恼的时候,当我们不知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这块教育资源的时候,郑老师用一个个与家长亲密接触的智慧故事告诉我们,家长亦可以成为我们工作的朋友。
家长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间平等友爱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宽容。而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不正须要这样善待朋友的心态么?用真诚换真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尊重家长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家长,不管他的学识、地位如何,首先他在自己的孩子心目中,是一家之主,是精神的主要支柱,是可以遮风挡雨、得到温暖的依靠。因此对家长,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积极维护他在孩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不要破坏他们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一、 与家长做朋友,站在家长角度当班主任
我们老师是双重身份,我们也有孩子,我们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学生的老师,想想我们作为家长,喜欢什么样的教育,那么我们的家长也喜欢。郑老师正是这样将心比心来善待家长,培训家长的。热闹的家长开放日、网上家长学校、请家长进课堂等等,独特的沟通方式、别具一格的家长互动形式,都在告诉我们,郑老师是用心在做教育的,哪个家长不为他的敬业所感动,哪个家长不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又哪有不接受他教育的道理的呢。
二、 与家长做朋友,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我在教育中一直非常注意家长会组织,也非常注意用家长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但看了郑老师“开家长会的艺术”一节,细致、完美的策划让我惊叹不已,望尘莫及。比如,完美家长会的五项准备人、物、环境、内容、程序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考虑其中。我不禁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为了这堂课我备了一辈子。如果我们老师都像郑老师,做教育的有心人,时时备课处处备学生,何愁家长不喜欢,何愁学生不欢迎呢?开一个精心策划、与众不同的家长会多么重要啊,这等于给家长一粒定心丸,为家长开一副放心药,给孩子打了一针安心剂呀。郑老师也充分信任学生,将家长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结果学生的点子给了他无限欣喜。每一次家长会我都会尽心尽力动员学生准备,而且学生的群策群力比我一个人的准备有效得多。每次家长会家长都会感受到耳目一新。当其他班家长会总是只来了一半家长时,而我班的家长会几乎每次都是满员,甚至不少是爸妈双双前来参加,而且开完会后,还久久不肯离去。学着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吧,家长就会认同我们赞扬我们,就会紧密配合我们,自然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了。
三、 与家长做朋友,家访沟通有奇效
现在通讯发达,电话、短信、家校通、电子邮件、QQ等方式扩宽了我们与家长交往的渠道,我们总是习惯打个电话请家长进校,却往往疏于走进学生的家庭,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看到郑老师谈及如何家访时,当郑老师拾起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时,我惭愧自己的懒惰,惭愧自己工作的不深入。我们为什么要将好的传统抛弃呢?记得魏书生老师反复强调,我们要守住,守住老祖宗的好传统,传承好中国传统的教育精神。郑老师是善于挖掘家庭教育潜力的,他耐心地说服一个个家长,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促成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促成家长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我脑海常会勾画这样一幅画面:郑老师带着他的几个弟子,一路笑呵呵,如一位虔诚的布道士,不厌其烦地向家长们布道说法,在他身后是成片的葱郁树林……
郑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离开之后,孩子不会在家里挨打”。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语言艺术。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谈到学生的缺点时,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特别是知道学生犯了错误后,家长一定非常紧张、生气、有失败感,这时不宜开门见山,若马上告知其学生所犯的错误,无疑是火上浇油。应先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如学生的成绩等,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这样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然后以平静的心态,共同分析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谈话时要淡化孩子的错误,坚信他们的可塑性。在家长面前要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家长会认为班主任是负责的,对他们孩子是没有偏见的,他们会更加配合班主任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我想,郑老师不正是那种“执着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在教育的路上,启迪蒙昧的心灵,点亮人生的路灯。郑老师惊人的教育智慧与宽容大度、诚恳谦虚的品质令我惊叹和敬佩!引领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