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看段惠民老师《做智慧班主任》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8:40:0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观看段惠民老师《做智慧班主任》有感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 杨美玲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麻烦活,却也是让人最有成就感的活。用心、耐心、有心,点点滴滴。段老师就是个有心人,他特别关注细节,懂得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对于转化后进生这样的老大难的问题,段老师自然有解决的妙法。而且那是他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他发现:一棵小树弯折了,种树人会给他打上“绷带”,然后经常来看看小树,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给小树重新绷带。就这样三番五次,直到小树的伤口彻底愈合了,长粗了,强壮了,再也不会弯折了。受到种树人的启发,他想到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怕麻烦。在学生努力几天,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将泄气还未泄气时,他就会像种树人再次给受伤的小树打绷带一样,再次出现,给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就这样反复的,长期的,在学生就要泄气时,他及时出现,给学生鼓劲,做学生做思想工作,帮助学生。他向驯兽师讨教的不相容法则:看见做不希望做的动作,转身走开,假装没看见。看见喜欢做的动作,扔肉,强化这个动作,以及鲸鱼哲学反应:发现别人做的正确的事情,并及时加以鼓励。因为注意力就像阳光一样,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生长;我们忽略什么,什么就会枯萎。他把这些生活感悟运用到自己的教育中。他甚至在生活中逐渐悟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之后,创造出了段惠民的名言“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并且得到大家的欣赏和认可。他还幽默的给自己的名言找一个名正言顺,大言不惭,振振有词的的理由:有人发明铅笔,有人发明橡皮,有人把橡皮和铅笔绑到一起,就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

他的鬼点子特多。他总能结合自己的教育对象找到在我看来绝妙的好得不能再好的办法,去教育学生。我常常奇怪他是怎么想的,他的脑壳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他总能把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几句话巧妙的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苏氏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

段老师的教育之道是来源于读书与写作,这也是今后自己的追求与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0:54 , Processed in 0.0265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